在这些素材以外,《逐梦》还展示了“杜凤瑞”所在部队新飞行员“从雏鹰到雄鹰”的成长经历,更是直接展示了该部针对海峡对岸敌伪地下坚固目标,钻研精导战术战法的全过程。归根结底,对于我军来讲,思想应该引领物质基础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发扬装备性能的桎梏。说到底网络上讨论的“俄乌经验”,就不应该通过挥霍过鲜血才能总结出来的教训。
至于说到俄乌冲突,俄军重装备轻演训、不重视预设战场环境模拟,导致部队在进入乌克兰面对陌生战况进退失据陷入被动的情况,不能在我军身上重演。我们的热点方向是固定的,预设战场是明确的。《逐梦》则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演训模拟。在海训场上,笔者曾经报道过的两栖登陆部队正为最坏的打算做准备——登陆船团遭到“半渡而击”,不得不中途组织备用登陆舰的增援和登陆部队的海上换乘。而在水际滩头,我们预想的敌伪阵地也足以模拟最恶劣的情况:水际滩头四处密布的水雷、半永久障碍物和雷场做一切可能阻滞;密密麻麻的半永久轨条砦和沙包远胜于敌伪在“汉光”演习中制造出来的“模范工事”,而在登陆以后,残酷如《地狱尖兵》般恶劣的巷战环境等待着进攻方部队。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攻坚破障的模拟中,新的装备需求得以满足,新的战术战法得以检验实施。当下,受限于宣传纪律,很多新型装备直到使用那天才可能得以曝光。《逐梦》展示的包括无人破障艇在内的新质作战力量和复杂困难的预设战场,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我们只有做好牺牲的决心,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伤亡。正如某合成营连长王刚总结的那样:如果有战争,我申请的肯定是最难最危险的那场战斗,但我不仅要带140人完成任务,还要带140人都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