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是人员素质、物质基础与军事思想三结合的结果。技术基础进步了,对于人的要求不降反增,因为人才能决定物质的发展,同时进行物质的运用。正如《随时准备去打仗》中提到的那样:“人才储备是最艰巨、最核心的斗争储备”。
而如何培养建设适合我们军事斗争目标的人才,就成了当下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建设重点。
新的人才就需要打破固有的观念,新的培养挖掘模式。无论是加入“杜凤瑞”部队,刻苦训练精导打击武器战术战法的新晋飞行员,还是继承“硬骨头六连”之名的新兵,《逐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各个部队骨干的培养和成长。
在这些故事中,留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还是航母山东舰上的女航行值更官。对于人民军队这样一支进步军队而言,有大量的女水兵怀揣蓝水海军之梦加入军事院校,成为人民海军中的一份子。但受限于过去“女舰勤”会因为家庭原因拖累生涯的老观念,很多女性官兵拥有能力却未有发挥的空间,未能在舰队生涯中走上指挥生涯。在“强敌”已经摸索出女性高级军官从舰勤到岸勤再回归水面舰艇舰勤流程的今天,我们自然不能浪费这些怀揣理想,同样接受过指挥教育的女性水兵。而获得航行值更官资质认证,成为海军山东舰首位女航行值更官李韵涵将成为某种榜样,指引着年轻的水兵迈向深蓝。
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解放思想,而在军事训练上更是要解放思想。对于长时间未经战火洗礼的部队来说,我们的训练内容是贴近实战还是死板落后,国外在冲突中经过战火检验的经验教训能否为我所用融入平时训练大纲,是最基本的“胜战之问”。
而《逐梦》则在展示了这一过程的部分答案。举例来说,在俄乌冲突中大放异彩的穿越机打击手段,如今已经成体系地成为了我军武警和解放军特战部队的训练科目。而特战部队的无人机操作员展示出的娴熟程度,说明这些无人机操作员们已经广泛探索各种飞行科目,让这种崭新的技术手段成为成熟的战术战法。对于这种类似为我所用的例子,我们已经在近期的军事报道中见过许多——不管是认真复盘机械化纵队遇袭以后如何在仓促状态有效反击的“蓝军旅”部队,还是给班排步战车大量列装便携式无人机的某数字化合成旅,都说明了我军继承发扬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