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拒绝给乌克兰加入北约提供时间表,到与土耳其妥协推动瑞典入约,北约在欧洲事务上的进展举步艰难。
而在亚太方向,此次峰会升级了北约和日本的伙伴关系,发布新文件“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ITPP);不过由于法国的反对,最后联合公报中删除了“在东京设立联络处”的相关表述。
北约拉老牌中立国家加入,意图何在?将触角伸向亚太,是否会散布以北约为中心的反俄以及反华模式?观察者网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对此进行解读。采访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下篇。
【采访、整理/周小婷袁逸泓】
观察者网:您反复谈到,美国利用战争,让欧洲国家持续受到威胁,以此来掌控欧洲。事实上,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不断有国家向北约递交申请,其中包括一些老牌中立国家,如芬兰、瑞典等,这是否可以视作美国“欧洲战略”的一部分,借以战争的名义拉拢这些中立国家,迫使他们站队?
黄靖:我觉得,“战略”这个表述不太准确。与其说这是战略,不如说这是欧洲国家对俄乌冲突不得已的回应。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想将芬兰、瑞典等国家拉入北约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一直不愿意。为什么俄乌战争一发生,这个“战略”企图就成功了?其实,这是芬兰和瑞典对局势的不得已回应。
俄乌战争使芬兰和瑞典感受到切实的威胁。芬兰和瑞典在地理上都紧邻俄罗斯,历史上也受到过前苏联的攻击。如果俄罗斯把乌克兰作为所谓的战略缓冲带加以控制,他们的安全压力就会剧增。在这样的安全压力下,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以求自保。
但这几个国家加入北约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政治问题。首先是土耳其反对。土耳其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国,它提出,如果瑞典、芬兰要加入北约,就要放弃对库尔德人的支持。对于土耳其而言,库尔德人要求独立建国,是其心头大患,且西方国家一直利用库尔德问题,攻击土耳其“践踏”人权,打压土耳其。土耳其的阻拦,逼迫芬兰和瑞典只能放弃对库尔德人的支持。顺便提一句,这也充分暴露了所谓人权,其实也是西方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