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泰国国王的实权被篡取,就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空洞,包括内阁政府、军方、保皇派等各路魑魅魍魉都觊觎着泰王的权力,从而在泰国就滋生了政变频发的土壤,同时也给泰王重新夺回大权留下了空间。
具体逻辑是这样的,一方取得了泰国内阁施政权后,受到另一方势力的反对,这个时候泰国国王拉玛九世虽然没有实权,但他毕竟还是泰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泰国团结稳定的象征,当权者肯定想要泰王表态支持自己,以压制反对派,而反对派也想获得泰王的支持,为自己发动政变披上合法化的外衣。
显然,正反两派在权力争斗中,泰王成了中间人,无形抬高了拉玛九世的地位,并在宪法上得以体现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77年的泰国军事政变,时任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江萨·差玛南上将参与“革命团”发动的政变,一举推翻了他宁·盖威迁首相,得到了拉玛九世的认可,并授权他组建内阁。
出于对拉玛九世支持的感谢,江萨·差玛南上将在当上了内阁总理之后,先后起草了《泰王国行政宪法》、《泰王国宪法》,特别赋予拉玛九世国王任免总理、大臣、议会议员的权力,这是泰国国王自1932年政变后实权被剥夺以来第一次收回实权的重大象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炳·廷素拉暖上将接任江萨·差玛南上将的总理大权后,延续了他对国王绝对忠诚的路线,不仅支持拉玛九世的各项利民计划和举措,还在政务上处处请示泰王,进一步消除了泰王虚职化的处境,彻底实现了国王虚权与泰国首脑实权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