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米婴穿着中国传统旗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庄媛心)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姑娘茵卡拉有一个中国名字叫周米婴,小时候便随妈妈来到中国的米婴说,粉墙轩窗的福州温暖了她的童年,海纳百川的北京让她的梦想扬帆起航。
这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周米婴用福州话自我介绍。今年19岁的米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到中国9年多,算得上是半个福州人了。她说,对中国的热爱和好奇来自于对中国更热爱的妈妈。“我妈妈在我小学2年级的时候到新疆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留学,所以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中国的东西,墙上会挂着中国水墨画、我们吃饭用青花瓷样式的碗、还有一把中国的折扇,天气热的时候我总用它扇风,妈妈留学回来也经常带中国特产的大白兔奶糖。”
当提到自己是怎么把中文讲得这么好的时候,周米婴却说,要归功于中国的电视剧。“小时候家里有台电视可以接收到中国的电视节目。那时候看了很多武侠剧、宫廷剧,经常就披个床单幻想自己是女主角,然后自己和自己对台词。印象特别深的是看《新白娘子传奇》,里面许仙给白娘子雨中打伞的那一集太美了、好浪漫,以至于后来每次下雨我都幻想自己是白娘子。”
后来,家里人发现米婴的中文词汇量竟然如此之大,而且讲得字正腔圆。于是在中国福建师范大学留学的妈妈决定带着11岁的米婴,一起到福州学习。第一次来到中国,小小的米婴看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心情分外激动。“就是曾经在电视剧里的幻想照进现实的激动。感觉‘一切都好新鲜,可我又早就知道了’的那种骄傲。妈妈还给我买了小孩版的汉服穿,那时候可开心了,终于不用再披床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