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
等待车辆的过程是最难熬的。这不仅关系到使馆撤侨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同胞们的生命安全。就在组织撤离的当天,使馆周边还能听见枪炮声,甚至还有同胞拍摄到了战斗机向地面发射火箭弹的画面,驾驶着皮卡的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士兵也时不时从撤离同胞队伍前驶过。
“你们能调来几辆车?6辆?那太好了!”使馆经商处参赞郭虎穿着防弹衣,汗流如注。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通电话了,事出突然郭虎不得不反复联系确认调车情况,“一直在协调找车,但是现在临时调用,太难了。”当了解到中石油尼罗河公司可以腾出一些自己撤离车队的大巴车座位,支援使馆撤离同胞时,郭虎迅速与张向华和丁峰进行沟通。使馆工作人员评估,这样,等待撤离的同胞就可全部实现撤离了。“关键时刻还是咱自己的企业靠谱!”郭虎边说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而最让记者感动的,是待撤离同胞们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展现的宽容理解和团结互助。等待撤离队伍的长龙里,有老人和孩子,有中国公民的外籍家属。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井然有序地填写着资料。他们自发为每辆车选出了“车长”,统一对接协调;有志愿者在车窗玻璃上粘贴国旗;也有志愿者为感觉不适的老人、孩子义诊,并送去食物和水;还有志愿者主动用私家车当头车,为撤离车队带路。
在使馆、企业和商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4日到达集合点的中国公民及家属全部成功撤离。“后面还有硬骨头。”张向华说,“因为大部分同胞撤离后,还未撤离的同胞会越来越散居。但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
“使馆永远撤在最后”
的确,对于在苏丹使馆留守的中国外交官们来讲,属于他们的战斗远没有结束:有的随车前往撤离中转地;有的仍在与当地人沟通租车事宜;几位女外交官耐心地给每一位未到达撤离点的同胞打电话,告诉他们参加下批次撤离。
24日晚,中国驻埃及、厄立特里亚使馆提醒计划自行撤离赴埃、厄的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形势,加强个人安全防范,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谨慎决定自行撤离路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党中央高度关切、始终牵挂着在苏丹的1000多名中国公民的安危。经各方努力,大部分在苏丹中国公民已分批、有序、安全撤离至苏边境港口或周边邻国,下步将妥善安排。在有危险撤离时,使馆永远撤在最后。毛宁说,到目前为止,中方没有接到中国公民伤亡情况的报告。
环球时报驻苏丹特派记者/谢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