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自主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正在成为一种现实,”马克龙表示。
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近日也表示,法国是美国“强大而可靠”的盟友,同时强调继续与中国接触仍然很重要。
基于这些新的表态,《华尔街日报》认为“法国政府正在安抚西方盟友”。
《华尔街日报》称,马克龙想把欧洲打造成“第三极”,能够与美中两个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三足鼎立。那么,欧盟唯有发展自身的军力以及工业和外交政策,才能拥有足以独立于美国的自主权来塑造自己的命运。
马克龙和欧洲距离实现上述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能源上,欧洲目前依靠美国的天然气供应为欧洲家庭供暖。而且,中东欧国家对美国的依赖正在加深。
波兰总理不久前说,应该深化与美国的伙伴关系,而欧洲不是专注于战略自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补壹刀”,最近几天马克龙的言论正在发酵,尤其在对华政策方面,欧美目前处于激烈的辩论期。
现在欧洲内部就有两个比较对立的观点:一派是跨大西洋派别,他们以亲美为主要方向,主张把欧洲的命运放在美国人手里;另一派是战略自主派,主张欧洲应该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独立的一极,维护自身利益,对于欧洲利于与美国利益作出区隔。
无疑,马克龙和现在法国政府是后者。而恰恰现在中国访问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被美国及一些欧洲媒体认为是“跨大西洋派”的代表。贝尔伯克虽然不会明确说,但她显然比较倾向于第一派。
不过,但从访华的影响来看,崔洪建认为贝尔伯克很难跟马克龙相比,还不足以实现美国人希望的“替欧洲正名”。
一是,贝尔伯克只是德国外长,级别上就低了不少,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德国也没法跟法国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