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大型编队在南海地区的活动频次相比2021年有所降低,但活动时长相对增加。除了“里根”号7月份在南海长达20多天的部署,其余航母打击群在南海的停留时间多是10天左右,但远高于2021年美军航母4-5天的活动时长。3个航母打击群和2个两栖戒备群分别5次和3次进出南海,具体行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日益重视菲律宾群岛海道。随着美军眼中“大国竞争”的日益严峻,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大幅强化战备水平,航母打击群的部署和活动也越来越重视“反介入”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为此近年来加强了对菲律宾群岛海道的使用。2022年美军航母进出南海多选择圣贝纳迪诺海峡、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佛得岛水道等菲律宾群岛海道中的海峡,唯有年初“林肯”号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
二是强化针对性训练。除了“林肯”号航母打击群与“米格尔·基思”号远征移动基地舰于3月份在南海参加了美菲——“肩并肩22”演习(Exercise Balikatan 22),其他航母打击群在南海并未频繁进行大规模演习,而是集中开展针对性训练。在双航母南海活动期间,“卡尔·文森”号的一架F-35C舰载战斗机发生着舰事故坠入大海,该航母随即离开南海。“里根”号航母打击群7月份进入南海之后,在7月22日对新加坡进行了港口访问,之后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交界水域进行了大规模伤亡和损管救援等演练。10月,“里根”号第二次进入南海的活动范围较小,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和民都洛海峡进入南海之后,主要在黄岩岛附近海域进行战术演习,比如AIM-9X实弹演练、舰载机的飞行训练。
三是两栖戒备群的角色有所提升。受制于可用航母数量局限和航母打击群的部署周期瓶颈,美军近年来开始探索将两栖攻击舰作为轻型航母运用的“闪电航母”作战概念,试图加强在相关水域的力量存在。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美海军推动(1+1)部署的趋势非常明显:即同时在西太平洋部署一个航母打击群和一个两栖戒备群。因此,两栖戒备群的活动显著增强。其中,“的黎波里”号两栖戒备群于2022年8月到10月两度进入南海,时间间隔仅10天左右,共在南海部署30天之久。“的黎波里”号自2020年服役以来首次在南海部署,除了对新加坡樟宜和菲律宾马尼拉进行港口访问,其在南海搭载F-35B战斗机、CH-53“超级种马”直升机和MV-22B“鱼鹰”运输机,频繁进行飞行训练。2022年4月,“的黎波里”号搭载了20架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在太平洋第一次全面验证“闪电航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