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此前私募股权巨头黑石集团违约一只5.31亿欧元的证券就已经是重要信号了,美国金融系统出风险的信号越来越清晰。”王骥跃向记者直言。
风波未止
3月12日,资产规模达1100亿美元的签名银行被关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破产的第三大银行,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传导。
虽美联储很快在3月12日宣布将采取全额兑付政策对硅谷银行进行救助,美国总统拜登也在3月13日就上述事件发表讲话,承诺此次事件的所有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但市场并未全部买账,3月13日,欧美股市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首个开盘日即大跌,众多银行股因波动过大被停牌。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有消息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择,同时,该行也在权衡增强流动性的选择,但目前暂未作出正式决定。
“当前的风险事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无疑都是美联储急剧加息背景下的‘借短贷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爆发。”四川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龚秀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美联储急剧加息背景下,部分银行出现了吸收存款期限短,但投资贷款期限长的情况,因此难免存在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而其中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一旦出现风险暴露,难免出现股价大幅下跌,甚至倒闭破产的情况。
龚秀国表示,从目前出问题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银行来看,依据该机构在该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目前难以看出其风险事件造成的金融系统风险。
“当前西方国家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能通过提供流动性施以救助,但可能不会放缓加息步伐去遏制通胀。”龚秀国分析认为,如果最后演变成金融系统风险,央行才更有可能放缓加息步伐,或者不加息甚至降息。
诚然,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的恐慌。
3月16日,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FDIC要求有意收购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银行在3月17日前提交竞标。同时,FDIC希望以整体出售的方式将让两家银行重返私营经济领域,希望是传统银行而不是私募基金来接手两家银行。
瑞士国家银行也发表声明表示,瑞信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将向瑞士信贷提供流动性支持”。随后,当地时间16日,瑞士信贷宣布,将从瑞士央行借款500亿瑞士法郎,以加强该集团的实力。
但市场避险情绪仍在增长,国际金价创近一个月以来的新高。(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