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萨达姆造成了切实的威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聚集区经常爆发武装骚乱,让萨达姆恨之入骨。
同时,伊朗和伊拉克还有边界纠纷。
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出海通道是阿拉伯河,因为历史原因,阿拉伯河被伊朗和伊拉克平分,萨达姆认为这是不平等条约,在两伊战争前将其撕毁。
靠近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几个被伊朗占领的小岛也引起萨达姆不满,萨达姆认为这会增强伊朗在海峡地区的控制力。
两国的民族也有冲突。伊朗主要人口是波斯人,伊拉克主要人口是阿拉伯人,两国的主要民族在对方国境内都是少数民族,都受到了对方主体民族的压迫,所以双方一直想要拉拢这部分“自己人”,造成对方国家分裂。
这一条条一桩桩新仇旧恨,加上萨达姆想要成为海湾霸主、霍梅尼想要复兴伊斯兰世界的梦想,让伊朗成为萨达姆的心头大患。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朗和伊拉克的军队和经济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其中伊拉克损失更大一些。
战后的1989年,伊拉克全年GDP只有480亿美元,比伊朗少了660亿美元,国内失业问题严重。
反观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人心不稳的社会现状反而因为一场对外战争而淡化,霍梅尼的统治趋于稳定。因此,萨达姆声称伊朗对自己的威胁更大,比美国还大,恐怕不是假话,也不算是说错。
只能说萨达姆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没能预想到美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决策倾向,才会作出拒绝联合国武器观测员进行观察这样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
或许他也没想到,即便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布什政府也可以凭借一根廉价的试管作为理由,全面摧毁伊拉克。
(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