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在2023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说,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青年要用自己的话语解说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
▲2023年3月,秦刚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寄语中国青年。
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很不容易。中国与西方历史脉络、文明逻辑大相径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是一种前无古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的党言党语直译出去外国人可能一头雾水,更不要说美西方一些人直接把所有关于中国的正面宣介都贴上“虚假宣传”标签,这些都限制了我们的发挥。
如果宣传式、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套路效果不佳,那不妨试试“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给受众呈现全新视角。这就像司马光砸缸,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反而取得奇效。今天就来探讨,正话可以怎么反说。
一、以反推正。王朔曾在小说中写道,我可以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必须知道我不是谁。中国道路是一条新路,没有现成的参照系,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明白。这时,我们可以先讲清楚“中国不是谁、不做什么”,再逐步反推出“中国是谁、要做什么”。
秦刚在记者会上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他说,中国式现代化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服务少数国家、少数人不是现代化,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不是现代化,精神空虚、失德失序也不是现代化。这些表述无不彰显中国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辟新路的历史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我们在对外宣介中国理念时,也可以多采用这种“迂回”战术。比如,介绍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可以讲中国的民主不是政党纷争、朝令夕改,不是相互掣肘、分裂内耗,不是选举时漫天承诺、选举后无人过问。介绍全球安全倡议时,可以讲中国的安全观不是只保障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安全,不是本国安全而他国不安全,不是通过强权霸权、施压制裁来实现安全,不是脱离发展而空谈安全。
▲2023年沙伊北京对话现场,长度相等的会谈桌摆成三角形,彰显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精神。美日韩在2022年北约峰会期间举行的三国首脑会谈,则更像是美国大哥对小弟们的“训话”。
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美国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美国之恶,罄竹难书;中国之善,俯拾皆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早已对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斑斑劣迹耳熟能详、深恶痛绝。少侠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不会成为美国的十个理由》图文,就是通过揭露美国的内政外交乱象和历史现实恶行,反衬那些被忽视甚至被掩盖的中国道义形象。不少网友跟帖接龙列出了第十一个理由、第十二个理由,有网友要求把这篇文章搬到国际社交媒体发布,还有思政课老师留言要把相关图片用到课堂上。可见,以美国之乱反衬中国之治,以美国之霸权霸道反衬中国之和平友善,更能引发思考、触达人心。
二、以果溯因。
美西方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给他摆事实、讲道理、释放善意,但他就是充耳不闻、油盐不进。对这种装睡的人,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叫醒他们。
譬如对美国一些歇斯底里的反华政客,我们讲再多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他们必然是听不进去的。这个时候,不妨直言,如果美国执意打“新冷战”、阻断中国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把中国逼到墙角,迫使中国不得不自卫反击,将给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船翻了大家都会落水,“大象打架,小草遭殃”。
正如秦刚在记者会上严正警告,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谁来承担其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竞争,就是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类前途命运为赌注的豪赌。对于台湾问题,秦刚也明确指出,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如果出现了违反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的情况,我们必须依宪依法行事。
▲2022年8月1日,东部战区发布重磅视频:严阵以待,听令而战;埋葬一切来犯之敌,向着联战胜战前进!
相信这番直截了当的表态,会争取到更多中美关系的理性派,也够那些狂热反华政客喝一壶的。CNN主持人扎卡里亚近日就撰文反思,美国两党就中国构成所谓“生死存亡威胁”的共识,“是为美国人民带来了更加安全的世界,还是让我们走上数十年的军备竞赛、危机甚至战争之路?”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罗斯科普夫也发文感慨,“如果我们的目标真的是在未来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世界更加幸福,那么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秦刚的话。”
同理,在驳斥对中国内外政策的无理指责时,我们可以讲清中国如果不这么做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比如面对美国在涉疆问题上的造谣抹黑,不妨跟他们讲一讲,在中国政府采取有效“去极端化”措施之前,每年会发生多少起暴恐事件,如果不铲除恐怖主义滋生土壤,新疆将成为欧亚大陆腹地的动荡之源,周边中亚国家乃至欧洲都将深受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蔓延之害。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至2016年底,“三股势力”在新疆等地共制造了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给新疆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给各族人民造成极大伤痛。
再比如,针对美西方指责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不站在西方一边就是偏袒俄罗斯,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美国才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危机的直接当事方,也是不断向危机拱火浇油的黑手。如果中国不站在公理和正义一边,而是选择和美国站在一起,进一步加剧冲突、煽动对抗,会不会引发世界大战甚至是核战争?那将是怎样的灾难性场景?
三、以弱制强。根据“弱传播”理论,舆论世界是一个“强肉弱食”的世界,具有典型的强弱倒置特点——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强势群体。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中,本来人人喊打的老鼠为什么成了人见人爱的经典形象?如果讲的是猫欺负老鼠的故事,还能收获巨大成功吗?这就是典型的“以弱制强”。
“以弱制强”玩得最溜的就是美国。美国政客凭借好莱坞式的戏剧化叙事,总能在舆论世界中把对手塑造成“威胁”和“恶魔”,把自己伪装成遭受欺压的“受害者”和守护“弱者”的“英雄”。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大监控帝国,却贼喊捉贼,给因不可抗力飘入其领空的中国民用无人飞艇扣上“间谍气球”帽子,装作受害者到处鼓吹“中国威胁”。在美国媒体的镜头下,香港“修例风波”中打砸抢烧的暴徒变成了遭受“警察暴力”的勇敢青年。明明是立陶宛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背信弃义、挑衅在先,美国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以大欺小、搞“胁迫外交”。总之,就是要把中国捏造成恃强凌弱的一方,让全世界同情“弱者”,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西方镜头对准一名正在呵斥港警的拄拐老人。
印度也是打悲情牌的高手。近年来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屡屡挑事,遭到挫败后却反咬一口,发些印度军人鼻青脸肿的照片哭诉解放军“入侵”,自己倒成了“保家卫国的勇士”。很不幸,这些博同情的套路还真能忽悠不少人。
▲2021年,印度方面发布在中印边界冲突中受伤的印度军人照片卖惨。
中国人从来光明坦荡,不屑于玩这种卖惨乞怜的把戏。但为了讲清是非曲直,我们恐怕也有必要本着扬弃原则师夷之技,在舆论世界中适当“示弱”,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捍卫正当发展权益的理解和支持。
比如,面对美国毫无底线的遏制打压,我们可以放低些身段,以悲情的方式控诉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难道中国人民不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吗?”“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永远只能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能拥有一流军队、捍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必须让世人看清,中美博弈的本质不是所谓“大国竞争”,而是维霸与反霸之争,中国的抗争既是在捍卫自己的权益,也是在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四、以缺为正。
中国人对震撼人心的宏大完美叙事习以为常,这是泱泱中华孜孜不倦追求至善的独特历史文化造就的。但是放在其他国家的文化环境中,讲完美的故事、以完美形象示人、气场过于强势,都可能让人疏远甚至排斥。
古诗有云,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一切事物都是在自身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既然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我们也就大可不必执着于完美叙事。新闻传播的“负面偏好”属性也决定,真实的不完美往往胜过完美的不真实。
正如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所说,中国应当打造美好而不是完美的形象。我们需要讲中国日新月异、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也无须避讳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中国的发展进步不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中实现的吗?“家丑外扬”没什么丢人的,我们应该有接受批评的雅量。
2018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通过溜索横渡怒江;2020年,云南金沙江上架起大桥,昔日的溜索已成为游客体验景点。
美国就深谙“欲扬先抑”之道。美国政客受到外界指责时,总是先“虚心”承认自身确实存在不足,然后再吹嘘自身政绩,就这样对批评质疑“一剑封喉”,还显得很“真诚”。
我们在讲中国发展成就时,也完全可以先摆问题和困难,再讲解决方案和下步举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讲清我们的治理实绩和前进方向,这样更能展现我们直面问题、勇于革新的信心和决心。
比如,对于国际关注的中国空气质量问题,可以先讲十年前蓝天在北京是一件“奢侈品”,但是经过持续不懈的治理,北京的天空从“雾霾灰”变成了“常态蓝”。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14亿人口的体量决定了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但中国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十年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
▲2013年与2021年北京天空的对比,体现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3年与2021年北京天空的对比,体现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之,无论正面讲述还是逆向推导,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讲中国故事不能陷入自我感动,而要切实感染受众。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在恶霸横行的国际舆论江湖中,你我都是肩负为国发声使命的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