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浅谈中国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新发展

2023-02-01 11:21:11 来源:兵工那些事儿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由于地震区域位于山区,道路交通大面积遭到破坏,因此最佳最及时的救援方式就是直升机。从新闻中欣喜地发现,一架编号“53018”的灰白色军用直升机在灾区频繁起降救助灾民,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样是这架直升机不久前还在长春航展上公开展示,机头的附加装甲和短翼上的航炮吊舱、火箭弹发射巢吸引了大量军迷围观。这正是空军最新装备的米-171sh“河马”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被网友趣称为“铺路河马”。
(责任编辑傅鑫)

在甘孜泸定地震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的“53018”号米-171sh直升机

米-171sh概况

米-171sh是米-171直升机家族中的重火力突击运输型号,可以执行空运突击部队、运输货物、火力支援、空对地攻击、车队护送、医疗后送和战斗搜索/救援(CSAR)行动。

1990年起,与米里设计局密切联系的喀山航空厂停止了米-8/17“河马”直升机生产,开始转产其他机型,而“河马”直升机的生产任务转交给了远东地区的乌兰乌德航空厂负责,同时米里设计局对米-17直升机的发动机、电子设备、防御系统和武器装备继续进行改进,研制出了米-171多用途直升机系列,于1991年开始在乌兰乌德厂生产。

米-171的俄罗斯自用对应型号为米-8AMT,使用TV3-117VM发动机,对恶劣气象的适应能力更强,并在发动机吊舱外安装了防尘装置和屏蔽排气装置,还更换了新型气象雷达、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一系列航电设备等。米-171直升机后来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载客型、货运型、医疗救护型、突击运输型、公务型等,其中米-171sh是米-171家族中的突击运输型,俄军自用型号即对应为米-8AMTsh,不但能够搭载士兵和货物,还能够使用米-24/35“雌鹿”武装直升机的全套外挂武器装备,拥有强大火力。米-171sh最早出现在1996年范堡罗国际航展上,当时的米-171sh还保留了早期“河马”直升机的玻璃机头,最大起飞重量13吨,正常起飞重量11吨,空重8.493吨,有效载荷4吨,带副油箱时航程1065千米,不带副油箱时航程58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230千米/小时,机组人员3名。直升机两侧安装有2个可以拆卸的专用挂架,每个挂架下有3个挂点,每个挂点都有悬臂式支架支撑,可以安装S-8型80毫米火箭弹发射巢、UPK-23-250型23毫米航炮吊舱、9M114“风暴”反坦克导弹和9M120“螺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等。机身侧面还安装有红外干扰弹发射装置,以保障直升机战场安全。有的米-171sh机身后部采用传统的贝壳式舱门,有的根据客户需要安装的是跳板式舱门,有的则干脆采用敞开式设计,并设置护尾机枪打击可能突然出现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手,同时侧面也可设置舱门机枪或榴弹发射器。除了3名机组成员外,米-171sh还能够搭载最多3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12副担架。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米-171sh也在不断升级改进,虽然名字还是没变,但内里其实一直跟随米-171系列最新型的改进而进化。2019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68架米-171E运输直升机和18架新一代的米-171sh突击运输直升机,后者从2021年4月开始交付,隶属于空军运输搜救部队,用于特种搜救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此前也装备过超过200架米-17/171直升机,但大多数是民用版本或军用简配版,未配备装甲、发动机红外抑制系统等,武器挂架很多也是我军接收飞机后自己加装的。

而这次的18架米-171sh型是俄罗斯原产最新军用武装型号。比如换装了最新的VK2500-3型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达到2500马力以上,舍弃黄蜂复眼一般的玻璃机头而改为海豚流线型机头以安装新型气象雷达,安装了IBKV-17VP综合航空电子设备的玻璃座舱,采用全液晶显示器的综合显示系统,包括每名飞行员2个飞行数据显示器和仪表台中间更大的任务/数字地图显示器,紧跟数字化时代潮流。驾驶舱下方增加了GOES-321K光电转塔,用于进行夜间低空飞行。机组驾驶舱外加装了钛合金和凯夫拉纤维等材料组成的复合防弹装甲。为了方便人员登机,该机的前机舱左右两侧都开有大舱门,并配有简易登机踏板,左侧舱门上方还安装有外摆式救生绞车。尾部跳板舱门上开有一个小的可收放舱门梯,可以在不打开尾跳板的情况下让人员进出。机身两侧安装了UV-26干扰弹发射装置,部分直升机上还加装了“维捷布斯克”-S型主动定向干扰系统,这是一套集导弹来袭告警探测和有源/无源主被动干扰于一体的机载自卫系统,完整的一套系统包括:L150雷达告警接收机、L140激光告警传感器、L370-2紫外告警传感器(短翼顶端,用于导弹逼近报警)、UV-26诱饵弹发射器(机身侧面,容纳32发26毫米热焰/箔条干扰弹)、L370-5激光定向干扰机(短翼顶端和尾梁下方,外观类似于普通的EO/IR传感器转塔,可以在500至5000米范围“致盲”导弹,覆盖飞机水平360°和垂直90°区域)、L370-3S有源干扰站、有源拖曳电子诱饵(仅装备固定翼飞机)和L370-1综合控制单元。该型主动干扰设备作用非常强大,在乌克兰战场上干扰了大量的“针”-1和“毒刺”导弹的导引头,目前已用于卡-52、米-28N和苏-25等作战飞机上。此外,机身侧面还装有TA-14辅助动力设备,地面工作时能保证机载设备起飞前的准备、煤油加热,比如直升机驾驶舱、传动系统和动力装置减速器预热系统等工作。

与此前陆军航空兵米-17/171的迷彩涂装不同,空军的这批米-171sh采用低能见度标记和浅灰色配色方案,说明这种新型直升机将用于支持特种部队作战或开展敌后战斗搜索/救援任务。这次出现在地震灾区的编号“53018”号直升机正是这一批次的米-171sh,只是在长春航展上展示的时候是带有全套外挂式武器系统的,而在灾区救灾的时候取消了外挂武器,由于带有GOES-321K光电转塔,使其能够在灾区复杂气象条件下遂行救灾任务。

2020年,乌兰乌德公司又在米-171sh直升机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的米-171sh-VN“风暴”突击运输直升机,换装了新的X型尾桨和一款新型全复合旋翼叶片,该叶片采用了一次压缩成型技术,可显著提高直升机的飞行速度,被广泛应用于米-28NM等俄军先进武装直升机上。同时,升级综合航空电子设备套件,在机头下又加装了OPS-24N-1L侦察与瞄准系统,以增强机组的可视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并支持其使用多种型号新型反坦克导弹。米-171sh-VN机组人员3名,可以最多搭载28名士兵。

在长春航展上广受关注的“53018”号米-171sh直升机,在甘孜地震灾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空军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

一般来说,搜救是对因灾难、意外事故、遇险事件等突发情况而导致的人员受困、受伤、失联或失踪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战斗搜索/救援行动又称战场联合搜救(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CSAR)是由专门组建的战斗单元执行搜索并援救存在或被认为存在生命危险的人员,其中包含搜救、转运、救治、后勤保障等要素,是一种集搜救、援助、保障于一体的联合行动。战场之上,人是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也是战场取胜的关键环节,成功的人员搜救是一种无形的、从战术层面超越到战役和战略层面的力量倍增器,更是维持部队士气、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因此CSAR任务至关重要。战场搜救是特别关注时间因素的行动,要想尽快解救战场上的受伤人员必须缩短搜救时间,提高搜救效率。航空搜救力量具有行动时间短,跨越距离远的特点,能够克服高原山地、热带丛林等复杂地形,搜救实施成功率非常高,因此得到了各国重视。

相比美国空军,我国空军CSAR能力尚处在初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无论是搜救理念、力量组成、后勤保障、装备配给还是能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正进行积极探索,其中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就已经起步。早在2001年,根据空军要求,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就为空军研制了直-8K搜索救援直升机,可以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完成陆地、山区、海上搜救任务,动力装置为3台涡轴发动机,机上增加了气象雷达、光电转塔、探照灯、扩音器、救生绞车等救援设备,具有全天候遂行任务的能力,最大飞行速度31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30千米。在此基础上还研制了直-8KA空降兵版搜救运输直升机。

不过,直-8K/KA仅能称为搜索/救援直升机,由于无武装、无防护、体型大、机动性差,还不具备深入敌后执行战斗搜索/救援任务的能力。未来我国国产CSAR直升机可以参考美军“铺路鹰”和“低空铺路者”的设计思路同时研制两款型号,既以直-20为基础设计的中型CSAR直升机,以直-8G/L为基础设计的重型CSAR直升机。今年8月,驻港部队海陆空三军进行部分建制单位、装备的轮换,空军首次官宣了直-20K直升机,新闻画面中一架银白色的直-20K在2架空降兵版直-10K武装直升机的护航下飞行。直-20K仍然属于基础款直-20,但近年来直-20发展迅速,带有8枚反坦克导弹的突击运输型直-20已经露面,而在新闻中的直-20总师访谈里也提到了开展为直-20加装空中受油管的研制,无一不说明了直-20战斗搜索/救援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已经水到渠成。此外,直-8G/L也是改装为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的适用机型,其中直-8G重点强调高原飞行能力,启动海拔达到4500米,飞行高度达到6000千米,而直-8L是新型宽体身运输直升机,可以搭载更多救援设备。这两款直升机都能够发展成为“低空铺路者”这样的重型CSAR直升机,当然目前直-8G/L还主要装备陆军航空兵,空军并未列装,是否发展重型CSAR最终要看总体决策。

在甘孜泸定救灾的米-171sh直升机,注意尾跳板门上有一个小舱门,可供平时进出

救灾行动中的练兵

由于长期以来国土防空的性质,中国空军曾经对空中搜救能力并不重视,毕竟预设战场都在我国国土上空,依靠地面力量就能完成有效搜救,即使是有特殊环境下的空中搜救任务,也只是使用普通的直升机来完成,并没有搭载搜救专用设备,更没有像美军“铺路鹰”和“低空铺路者”这样能够深入敌方纵深执行搜救任务的直升机。而随着中国空军开始“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公共海域、敌方控制区域执行战斗搜索/救援任务就成为了迫切需求,因此近年来开始重视专业空中搜救部队的组建,在新闻中我们知道这些部队被称为战区空军运搜团/旅,顾名思义为运输和搜救部队。而在国产CSAR直升机成熟完善之前,本着“宁可人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的一贯原则,先行采购一批初步具备战斗搜索/救援能力的俄制米-171sh来锻炼部队,可能是采购这批直升机的初衷,毕竟该机性能优良,而我军又有庞大的米-17/171机队,后勤保障不存在一点问题。

今年就在关于东部战区空军运搜旅、西部战区空军运搜团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米-171sh。其中,西部战区空军运搜团的米-171sh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救灾最前线,把救灾当成了实战练兵的战场。今年7月12日,该团听令紧急出动1架军用直升机4次飞赴四川平武县救援点,救援被洪水围困的39名群众。据央广新闻报道,当日平武县暴发山洪,位于山谷中的木座藏族乡受灾最为严重,百余名群众被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亟待救援。上午9时许,西部战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接到了上级飞赴灾区救援的命令,该团迅速选派具有救援经验的飞行员、航行指令师、空中机械师,勘测山区地理、气象条件,细致分析风险点,精准制定航线。1个多小时后,一架军用直升机从川西某机场起飞,搭载空中救生员、医疗人员以及救援设备,飞赴灾区。由于突降暴雨,雨雾弥漫,能见度低,山头云雾遮蔽,再加上山谷中高压电线的干扰,机组成员频繁实施绕飞、爬升后迅速到达木座乡上空。鉴于洪水过后房屋倒塌、道路冲垮、桥梁折断,很难找到一块着陆场地,机组人员在几经侦察后最终选定在河谷的乱石滩上悬停着陆,这对飞行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驾驶该机的是有着近6000余小时飞行经验的该团副团长刘兵。这位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和2013年芦山抗震救灾的老飞行员从容地操纵架驶杆,下降高度,随着他通过单轮悬停的动作平稳着陆后,第一批9名群众迅速登机,被送往位于平武县中学的救援点。截至7月13日16时,他们共计飞行4个架次,救援被困群众39人。从新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这次救援任务的正是一架米-171sh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该机还没有来得及拆卸短翼,虽然没有挂载武器弹药,但更接近于一次CSAR任务。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由于地震区域位于山区,道路交通大面积遭到破坏,因此最佳最及时的救援方式就是直升机。从新闻中欣喜地发现,一架编号“53018”的灰白色军用直升机在灾区频繁起降救助灾民,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样是这架直升机不久前还在长春航展上公开展示,机头的附加装甲和短翼上的航炮吊舱、火箭弹发射巢吸引了大量军迷围观。这正是空军最新装备的米-171sh“河马”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被网友趣称为“铺路河马”。
(责任编辑傅鑫)

结语: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由于地震区域位于山区,道路交通大面积遭到破坏,因此最佳最及时的救援方式就是直升机。从新闻中欣喜地发现,一架编号“53018”的灰白色军用直升机在灾区频繁起降救助灾民,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样是这架直升机不久前还在长春航展上公开展示,机头的附加装甲和短翼上的航炮吊舱、火箭弹发射巢吸引了大量军迷围观。这正是空军最新装备的米-171sh“河马”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被网友趣称为“铺路河马”。
(责任编辑傅鑫)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