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欧亚时报》28日报道称,中国航空航天科研人员突破了一系列的科研障碍,在研制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反导无人机领域又进一步——据称这种高超音速无人机能发射拦截导弹,摧毁来袭的敌方高超音速导弹或者轰炸机,然后再自行返回。尽管相关消息并未经过官方渠道证实,而是外媒通过对中国科研项目的分析,但它出现的时间却耐人寻味:美军刚宣布第一种高超音速武器将在今年交付列装。
《欧亚时报》和香港《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显示,中国科研团队利用高超音速科学家和航天科研成果,解决了一种旨在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核心技术问题,有利于研发可以重复使用的空中作战平台。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团队找到了适用于吸气式高超音速飞机开发的相关算法,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导弹飞行器算法。另一个算法上的突破是,中国团队可以准确预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过程,解决了拦截这种动态复杂的飞行器的轨迹计算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使用预警卫星和地面雷达站,这种高超音速飞行的无人机可以预测来袭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然后在飞行中发射小型动能武器对其进行拦截。在完成任务后,无人机自行返回基地,并为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
报道提到,在高级系统设计阶段,一些进行类似研究的外国团队遇到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为目前的中段拦截算法是针对安装火箭发动机的常规导弹开发的,而不是针对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算法,可能会导致无人机丢失目标或失去控制。
而中国科学家团队却用新算法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无人机拦截高超音速武器成为可能。报道称,中国科学家采用的新算法能大幅简化计算过程,无人机搭载的飞控系统依靠这种先进算法,能准确地预测来袭高超音速导弹的轨迹,并引导无人机抵达距离拦截目标不到6.8公里的地方,“这已经处于无人机搭载的动能武器击杀范围内”。
报道也承认,到目前为止,相关技术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没有进行过实际验证。
但这已经是高超音速攻防领域的世界最前沿水平了。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近日报道称,2023年底将向美军交付第一种高超音速武器,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已经部署了实战化的高超音速导弹。此外,美军还在积极为2023和2024财年关于拦截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项目争取拨款,包括了目标指示、告警、追踪和锁定能力,开发针对高超音速武器的预警体系。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也就是说,中国不但在美国前面列装了高超音速导弹,形成了战斗力,并且在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武器研制方面,也处于领先。既有矛,又有盾。这让几十年来一直技术领先的美国军方,罕有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装备代差”。
美国雷神公司发布的高超音速武器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