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最新军事热点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日本敦促企业大修掩体以防导弹攻击 并提供财政援助

    2023-01-30 09:16:31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27日报道,日本政府正鼓励企业“修建掩体”。

    报道称,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正在敦促企业修建能够防范导弹攻击、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的掩体。决定修筑掩体的企业将获得政府的财政援助,相关方案计划于2024年度出台。

    报道称,鉴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和朝鲜“接连发射”导弹,日本政府正在加速为“有事”做准备。

    报道说,在乌克兰,冷战期间修建的掩体和深埋地下的地铁站成为普通民众的避难所。日本政府因此也认识到了有事之时拥有避难场所的必要性,在2022年12月通过的新版安保三文件中明确写入了修建掩体的方针。

    作为应对“导弹攻击”的方式之一,上述文件要求“拥有各种各样的避难设施”。不仅是公共设施,商业楼宇、个人住宅等民用建筑物都需要增建掩体。

    报道称,2023年度将率先对掩体的样式和性能开展技术分析,对墙体厚度、耐受冲击波的强度、安装所需费用进行调研。基于所得数据协调具体的援助额度和援助条件。

    此外,日本政府还考虑在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对掩体建设费用、现有建筑物被指定为避难场所之时的管理维护经费提供补贴。

    延伸阅读:受美军指挥的日本自卫队,等来的怕是噩梦成真

    自去年底至今,日本的“小动作”频频。

    首相岸田文雄去年底在国会提出新防卫计划,大幅扩增军费,新年伊始又密集出访,进一步提升与其盟友美国的关系,而暗中合谋所指向的是中国。

    怎么理解美日同盟关系?其背后的实质与“潜规则”是什么?日本如此积极提升防卫计划,意在何处?

    下文通过分析二战后美日签订的“密约”,揭露美日同盟背后的“潜规则”,也正是这些不合理的体系导致这组同盟关系的畸形和日本社会的扭曲。

    文章摘自日本政治作家矢部宏治所著《同盟的真相:美国如何秘密统治日本》,译者沙青青,漓江出版社2022年版。

    文/矢部宏治

    日本政治作家、日美关系专家

    受美军指挥的日本自卫队,等来的怕是噩梦成真

    前文所述的内容是我开始调查美日相关问题后花了四年时间才了解到的真相。

    换言之,美日之间通过签订条约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才是“战后日本”严重扭曲的真正原因,而日本人完全没有发现这种“法律关系”。

    最大的问题是,1952年结束占领状态的所谓《旧金山和约》1,并不是普通的和平条约。乍看之下,这是终止“政治”和“经济”占领状态的“宽厚条约”,但在“军事”上,这份条约和安保条约彼此关联,让美军拥有了继续占领日本的法律依据。

    于是,“战后日本”到了21世纪,仍然是“军事上持续被占领的半主权国家”。

    我与许多人一起研究,基本能证明这一点了。过去大家讨论“对美从属”多半是从精神面来展开,却没有人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来讨论两国在军事上的法律体系。

    不过,有个问题我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情况会如此夸张?“打败仗”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答案。在这世上打败仗的国家比比皆是,但在21世纪的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跟其他国家订立如此屈辱的从属关系。

    各位只要回头翻一下第三章,看伊拉克在吃了败仗以后和美国签署的地位协定条文就知道了。

    “请介绍一下密约的历史”

    这一点始终是我心里解不开的疙瘩,美日之间在台面下肯定还有另一套体系,而我却找不到切入点。

    直到有一天,有出版社希望我写一写密约的历史,我便欣然答应了。主要原因是,我从以前就有一件事情想好好调查一下。

    我在第五章曾提到,战后日本和美国之间曾签署“审判权密约”和“基地权密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密约,那就是“指挥权密约”。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重新回顾历史,仔细了解一下当中的玄机。

    所谓的指挥权密约,说白了就是“一旦战争爆发,自卫队要听从美军的指挥作战”。

    一定会有人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吧?然而,美日两国之间存在“指挥权密约”一事,早在三十六年前就被揭穿。发现这份美方公文的正是独协大学的名誉教授古关彰一先生。他在1981年将整件事公布在《朝日期刊》杂志上。

    根据杂志的报道,1952年的7月23日,盟军刚结束占领没多久,时任首相吉田茂2曾经和美军司令官达成口头密约,另一次是在1954年的2月8日。

    受美军指挥的日本自卫队,等来的怕是噩梦成真

    指挥权密约文件。1952年7月23日,由吉田茂首相与克拉克上将缔结了该密约。之后在1954年2月8日,吉田茂首相与约翰・哈尔上将又再次缔结过指挥权密约。该份文件由独协大学名誉教授古关彰一先生于1981年发现。

    “指挥权密约”的签订经过

    下面的资料是马克·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将军第一次签订口头密约后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机密报告。报告开门见山:

    “我在7月23日傍晚找来吉田、冈崎﹝外务大臣﹞、墨菲大使(Robert Daniel Murphy),一起在我家共进晚餐,之后进行会谈。”

    首先最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占领期都已结束,但美军司令还是能把日本首相和外务大臣叫到自己的家里参加重要会谈。

    这证明了日本在主权独立后,美军依旧没有放弃军事上的占领体制。参会人士是日方的首相和外务大臣以及美军的司令官和驻日大使,简直就像是美日联合委员会的“超级高阶版”。

    “我认为,我国政府在紧急情况下(指战争或武力冲突)采取军事行动时,美日之间对于指挥权必须有明确的共识。为此,我曾向吉田先生详述理由。”

    换言之,克拉克要吉田答应,如果战争爆发,那么日本的军队(当时为警察预备队)就要听从美军的指挥作战。对此要求,我们看吉田的答覆就明白:

    “吉田先生马上表示,紧急情况下确实需要一元化的司令部。以现状而言,他也同意司令官由美利坚合众国指派。接着他还表示,这个协定最好暂时保密,以免对日本国民造成政治上的冲击。墨菲(驻日大使)和我都表示同意。”

    战事一旦爆发,就要指派一个总司令,目前情况下由美军司令担任即可。吉田如此表达,等于是承认了美军指挥日本部队的权利。1952年7月23日,日本主权独立才三个月,口头上的“指挥权密约”就诞生了。

    彻底隐藏

    这里请各位记得,吉田、克拉克、墨菲三人都同意:

    “这个协定最好暂时保密,以免对日本国民造成政治上的冲击”。

    最后,国民整整被欺瞒超过六十年。仔细想想,他们会这样做倒也不奇怪。

    提供基地给外国军队,虽然是危害国家主权之事,但多少还有辩解的余地。毕竟国家安全无价,提供基地和驻留经费都是小事。俗话说,能花钱打发的事情都是小事。

    不过,把本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其他国家,这是完全无法辩解的“属国”关系,绝对是无法对外公开的。况且,五年前(1947年)制定的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了“战争”和“军队”,政府自然不可能公开答应,在美军的指挥下采取军事行动。有鉴于此,美日双方自1951年1月开始交涉日本恢复主权的事宜,过程中只有关于军队指挥权的问题被彻底隐瞒。

    同年2月2日,美方在一开始的旧安保条约草案中提出“战时美军司令有指挥日本部队的权利”,在日后的交涉中也一直要求这项权利。因为写成正式的条文会被日本国民发现,只好在日本主权恢复后签订密约了。

    之后,美方根据指挥权密约,在密约签订的三个月后,让占领时建立的“警察预备队”升格为“保安队”(1952年10月15日)。两年后,美日双方达成第二次口头密约(1954年2月8日吉田首相和约翰·哈尔上将),“保安队”又升格为“自卫队”(同年的7月1日),继续重组日本的军事实力。

    古关先生揭发了关系重大的指挥权密约,但几乎没有什么回应,编辑部只收到一张嘲讽古关先生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刊登这种大家都知道的报道,毫无意义。

    在杂志推出的两年前(1979年),记载“天皇讯息”的秘密文件曝光(昭和天皇在1947年9月透过心腹向GHQ表示:希望美军长期占领冲绳),民间依旧没有什么反应。日本人每次面临面对重大议题时,都会选择熟视无睹。也许面对这些重大的议题,民众只能用这种冷漠的态度来淡化问题的严重性,借此保持精神上的安定吧。

    然而,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样,签订这些密约的美日政要都很清楚这些协议对日本的主权伤害有多大。

    “指挥权密约”是战后美日关系中最隐密的协议。实际上,我在了解到这段历史后,才终于明白美日之间法理关系的全貌。

    一切始于朝鲜战争

    详细的前因后果,我全写在《日本如何成为“有战争能力的国家”》一书中,有兴趣的读者可去翻阅。

    这一章我主要归纳了两个重要事实来告知各位。

    先来讲第一个。之前我一再重申,日本在军事层面上的极端从属的结构。全世界除了韩国以外,大概也没有其他国家的驻留美军,会拥有如此巨大的法律特权。过去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日本的情况如此夸张?深入研究指挥权密约的历史后,我终于知道原因了。

    说到底,一切都和朝鲜战争有关。

    在日本人和美国人心中,朝鲜战争算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我自己对它也没什么印象。然而,这其实是一场决定战后世界走向的重要战争,尤其对“战后日本”来说,朝鲜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朝鲜战争目前算是停战,就法理上来说还没结束)。

    朝鲜战争前后打了三年(1950至1953年),日本恢复主权的时间正好是在此期间,这三年间美国在朝鲜半岛经历了激烈的战斗,也影响到安保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内容。

    不知道为什么,过去我研究安保条约和行政协定的条文时,并没有研究那些内容和朝鲜战争之间的关联。

    不过,朝鲜战争的战况对每一则条文都有直接的影响。

    陷入危机的美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从日本出发的美军(联合国军)在初期陷入败局。由于麦克阿瑟判断失误,美军完全没有做好迎敌的准备。结果开战一个多月,美军就被打到朝鲜半岛南边的釜山一带,差点被赶下海。

    不过,美军并没有被击溃。因为在朝鲜海峡的另一边,有源源不绝的武器、弹药、士兵从日本送往前线。就军事理论上来说,只要后勤补给没有中断,战争就不会失败,美军的战况完全符合教科书上的理论。

    之后,麦克阿瑟发动知名的仁川登陆战(9月15日),一度反攻到中国的边界附近。中国派遣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才又退回到三十八度线一带。

    对美军来说,这是史上最艰困的战役之一。

    受美军指挥的日本自卫队,等来的怕是噩梦成真

    吉田茂(右)与麦克阿瑟资料图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