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波兰方面向德国提出巨额战争赔偿。德媒分析说,波兰1953年已放弃赔偿,德国也坚持其对二战承担的政治和道义责任。现在德国是波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有近80万的波兰人在德国工作生活,连波兰足球明星莱万多夫斯基也曾多年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在欧洲内部危机重重的当下,索赔之事将破坏欧盟团结,而波兰此举一方面是执政党为挽救低迷的支持率,唤醒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打击亲欧派,另一方面是以此为由要挟德国和欧盟发放因为司法改革而扣留的欧盟资金,进而使波兰在欧盟内部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一位长期生活在波兰的华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做事一板一眼的德国人相比,波兰人看上去不爱守规矩,但严格来说,他们是不爱守别人定下的规矩。”时至今日,波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关系长期不睦,在欧盟内与德法经常“吵架”,与捷克因煤矿问题存在争执,因对俄乌冲突立场不同又与匈牙利等国时有分歧……对波兰在外交上的表现,波兰资深出版人马尔沙维克却有另外的解读,他告诉记者:“波兰长期有这种我行我素的做事风格,但总的看,身段还是非常柔软的,在很多问题上都留有谈判和回旋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争取本国的利益。”他认为,波兰政府拒绝加入欧元区,拒绝接受中东难民,拒绝西欧的环保主张,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波兰的发展权,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亲美,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历史上一直与强邻为伴的波兰,屡屡成为大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冷战结束后,波兰反复权衡,将外交和安全的重点倒向美国,并有意成为“除英国外,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则视波兰为在欧洲大陆“最坚定的伙伴”。
波兰加入北约后,在重要对外及军事政策上与美国步调一致。无论是当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还是在今天的俄乌冲突,甚至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等问题上,波兰都与美国处于同一阵线。为了换得美国在波兰的永久驻军,波兰政府甚至提议自费为美修军事基地,并一度想将其命名为“特朗普堡”。
有波兰分析人士曾和《环球时报》记者谈到,波兰外交和安全上倒向美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考量。一方面,美国和波兰实际上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波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外波兰人或波兰裔超过2000万,其中近1000万生活在美国,芝加哥更是有波兰国土以外最大的波兰人社区,每次美国选举期间,波兰裔也成为两党争取的对象。另一方面,加入北约和欧盟后,波兰始终无法在欧盟内部与德法等国享有同样的话语权,而过往历史又让波兰对来自欧洲的安全保障始终存在疑虑。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波兰作为乌克兰的邻国之一,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前所未有的威胁”,对北约在中东欧地区“战略军事应对薄弱”颇有微词,力主北约在欧洲东部与俄交界地带加强军备。在目前美俄对抗甚至欧俄对抗的背景之下,波兰更加倚重北约的安全保障,也更加倚重波美特殊关系。不过,波美两国近些年的关系也是一波三折。奥巴马上台后,波兰不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美国一度宣布放弃在捷克和波兰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在拜登上台后,也多次指责波兰政府干预媒体自由,破坏妇女和性少数群体权利,导致波美关系一度紧张。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拜登政府极有可能会继续冷落目前的波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