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4个北约国家和芬兰的国防部长商定组建一个名为“欧洲天空之盾倡议”(ESSI)的统一的防空采购与部署联盟。
这项由德国牵头的倡议意在“通过欧洲国家统一采购防空设备和导弹”来建立一个欧洲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而ESSI的背后,也透露出向欧洲防务独立“曲线前进”的势头。
德国计划引进以色列的“箭”-3反导系统。
欧洲谋求打造“天空之盾”
欧洲多国之所以商讨构建“天空之盾”,与近期俄乌冲突有直接的关系,双方你来我往的导弹或远程火箭炮对射,让欧洲多国开始认真审视建立统一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北约发布的新闻稿,该倡议将使所有参与国可以联合开发一种防空系统,该系统采用可配合使用的现成解决方案。德国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娜·兰布雷希特称,这项计划可能寻求采用包括以色列的“箭”-3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爱国者”和德国IRIS-T SLM防空系统等选项,以便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一体化防空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箭”-3导弹防御系统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联合研制,是一种具有高机动能力的中程导弹拦截系统,最大拦截距离25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150千米,其拦截弹最高飞行速度可达到9马赫,同时采用动能杀伤模式,可在大气层外的低层或大气层内的高层拦截来袭的中程弹道导弹。该系统配套的EL/M-2080S“超级绿松”雷达为L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可达800千米以上。
在“爱国者”系列中,“爱国者2”系统是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爱国者”系统的增强型,该系统从发现敌方导弹到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整个过程约为35秒,导弹有效射程144千米,最大速度6马赫,可拦截射程600千米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爱国者3”系统是“爱国者”系列的最新型号,系统标准配置8个发射架,每架配备16枚“爱国者3”导弹,可同时追踪125批空中目标,引导18枚导弹拦截,导弹在中程使用惯性制导飞向预定的拦截位置,并能在飞行中接收地基雷达的更新数据,在飞行的最后阶段利用Ka波段主动雷达终端导引头制导,并以“碰撞杀伤”方式取代过去的“碎片杀伤”方式,杀伤力更大。
“爱国者“”-3导弹反导能力进一步提升。
IRIS-T SLM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是以德国迪尔BGT防务公司为首的六国工业集团合作研制的IRIS-T红外成像制导空对空导弹。但IRIS-T SLM系统发射的导弹在IRIS-T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该导弹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技术用于自主导航,同时还采用集成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先进火箭发动机,发动机直径从原来的12.5厘米增加到15厘米,此外还增加了可提高射程的气动头罩和射频(RF)数据链路,导弹采用预制破片战斗部,射程40千米。导弹发射之后通过GPS和数据链路进行中期制导,在飞行期间的对目标数据更新,引导导弹至目标附近可拦截范围后红外导引头捕获目标,因此对主动和被动干扰都具有较强的抗性。
据推测,ESSI将会用以上三种导弹构成高、中、低三层防御,以强化欧洲防空反导能力。同时北约副秘书长米尔恰·杰瓦讷表示,ESSI也会“让欧洲盟国能够更加满意和更加迅速地采购到这些急需的军事能力,并优化它们的成本,同时带来盟国之间的协同优势”。
IRIS-T SLM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实战使用。
欧洲防务独立艰难前行
一直以来,实现共同防务是欧洲长期追求的目标。二战后,在英国的倡议下,西欧国家就建立了共同防御西欧的西欧联盟以抱团取暖。虽然该联盟刚诞生不久,其共同防御功能便被北约替代,但是欧洲国家此后并未放弃努力。
冷战结束后,欧盟多国一直希望在由美国控制的北约之外建立一支能够阐明欧洲各国安全观点和执行欧洲防务安全政策的力量。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欧盟多数国家认为,在美国面前,欧洲任何单个儿的国家都无法挺直腰板说话。对欧盟而言,仅仅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和新兴的欧元区是不够的。如果欧盟在安全事务上总要“仰仗”美国,就说明其在政治上还不够强大,只有建立独立的防务,才能显示欧洲作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在北约不参与行动的情况下独立指挥“应对国际危机的军事行动”。因此,欧洲有必要联合起来,并建立自己的军队力量,这对欧盟推行自己的对外政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主要国家与美国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这更坚定了欧盟成员国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自主推行欧盟政策的想法。从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发展欧洲独立“军事臂膀”,到1999年赫尔辛基峰会确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再到2004年6月成立“欧洲防务局”,欧洲为争取防务独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因长期受到美国及北约的限制和打压,这条路一直走得步履维艰,充满反复。不过近年来,欧盟防务一体化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防务一体化“推动力量”日臻完善,如共同军事指挥训练机构加速建设,防务产业和技术进一步整合,共同部队组建和共同行动经费保障初步启动等。
德国装备的“爱国者”-2防空导弹系统。
而此次的俄乌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盟防务一体化的进程。俄乌冲突下的困境加剧了不少欧盟成员国的不安全感,欧盟独立防务能力的必要性更加凸显,这在短期内有助于欧盟成员国克服分歧,团结行动,推动防务一体化的落实。如在冲突爆发后不久,2022年3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就批准了《欧盟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这一战略指南为欧盟设定了增强共同防务能力的目标,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法,是欧盟防务一体化进程中又一个重要事件。同时自冲突爆发后,欧盟已经通过2021年3月22日设立的欧洲和平基金(EPF)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十亿欧元的安全援助。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较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这是ESSI成立的催化剂。在现代战争中,防空反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ESSI未来能够顺利将欧洲该领域的能力统合,意味着向防务独立迈出了一大步。虽然目前美国军工产品对欧盟防务产业依然构成强烈冲击(“箭”-3以及“爱国者”导弹都和美国息息相关),但是未来欧洲努力显然会开发自己的代替品,以淡化美国元素。同时,一旦ESSI取得预期成果,就意味着这样的模式在其他防务领域也具备可行性。另外此次ESSI是由德国牵头,而德国本就是欧盟防务一体化的主要倡导国家,其总理朔尔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政客,都是致力于深化欧洲一体化的“欧洲主义者”,ESSI成功以后无疑将进一步确立德国在欧洲防务独立中的“领头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