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7000万次。”
从1994年提出北斗建设工程开始,北斗一号在中国经济、技术匮乏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重重关键技术,在2000年和2012年分别实现了北斗系统“三步走”的前两步,完成了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建设。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日前接收新华社专访时介绍,通过两年多的应用实测确认,北斗三号系统在全球定位精度可达4至5米,在亚太区域精度更优。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数字施工、精准农业等诸多领域,在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
杨长风坦承道,北斗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华春莹连发20张“每分钟的中国”,成绩有目共睹
“每分钟,在中国有10辆新能源汽车被生产。”
十年以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尚未突破1%,处于以政策驱动为主体的启动阶段。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约2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技术水平看,我国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1.3倍、价格下降80%。从配套环境看,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形成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