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120万一针的抗癌针,后有1400万一针的罕见病特效药,近来生命科技领域屡见不鲜的天价现象,引发热议。
深入调查下,此类现象并非偶然,美国GoodRx网站公布过“全球10大天价药榜单”,从1400万到460万不等,上百万的门槛让大众望而却步。
而其背后除了“天价”这一共性外,“进口”也是避不开的关键词。
一、天价之困,难以逾越的“最后一公里”
《老年学杂志》期刊上刊登过一项研究,发现寿命间的“贫富鸿沟”正在拉大,美国穷富两段男性人群的平均寿命差约31年。无独有偶,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同样发现,瑞士穷富阶层的平均寿命相差约14岁。
除了财富水平造成的生活环境、习惯差异外,实验分析发现,寿命鸿沟主要归结于高端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寿命的增长。但困于其高昂的价格,长期被头部人群所垄断。这横跨在普通人面前的“最后一公里”,似乎成为了比技术更难以逾越的高山。
不只是1400万的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续命针、120万的抗癌针等疑难杂症,就连受众面更广的器官移植、心脏支架等,都动辄数十万,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有苦难言。
“追时间的富人”甚至不满足于此,试图拉开更大的寿命鸿沟。2013年美国科学家称研发了一种延缓机体老化进程、延长健康生存时间的“爱沐茵”相关分子技术,150万的天价被称为“富人的生存游戏”。
如此背景下,《人间简史》所书: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似乎也需重新定义。
二、5年降价99%,国产有望摘下“天价”标签?
所幸,随着我国近年来国力提升,研发投入也随之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富人垄断”的局面被打破,进口替代之路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