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当“印度洋主人”,印度也要建造万吨大驱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爱宕”号驱逐舰,配备了“宙斯盾”系统。2000年以后,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是随着水面舰艇技术的发展,驱逐舰大型化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世界局势的缓和而停止。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从FlightⅠ型开始,排水量不断走高,到了21世纪初开始服役的FlightⅡA型已经超过了9200吨。而日本海上自卫队于2007年服役的“爱宕”号以10050吨的满载排水量,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万吨大驱”。以往1万吨级以上的排水量只属于巡洋舰以上级别水面战舰,但现在被不断“增肥”的驱逐舰所突破。仅仅过了1年,韩国海军服役的“世宗大王”号再次将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的记录刷新到了1.1万吨。最终,随着2016年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的服役,世界“万吨大驱”排水量目前的纪录定格在14564吨。不过,从数量上看,美日韩三国的现役“万吨大驱”并不多——韩国海军现役3艘,分别是“世宗大王”号、“栗谷李珥”号和“西崖柳成龙”号,第二批首舰“正祖大王”号刚刚在2022年7月下水。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4艘“万吨大驱”分别是“爱宕”号、“足柄”号、“摩耶”号和“羽黑”号。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发展到FlightⅢ型依然没有突破万吨,维持在9500吨级。因此,美国海军现役的“万吨大驱”只有“朱姆沃尔特”号和“迈克尔·蒙苏尔”号,第三艘“林登·约翰逊”号预计将在2023年服役。
为了当“印度洋主人”,印度也要建造万吨大驱
印度“加尔各答”级防空驱逐舰。“万吨大驱”门槛不低“万吨大驱”的设计、建造门槛是比较高的。目前,美国海军现役的2艘“万吨大驱”——“朱姆沃尔特”号和“迈克尔·蒙苏尔”号虽然在隐身设计、动力系统、舰载武器、电子设备等方面代表了世界大型驱逐舰发展的最高水平,但是其用途较为单一、造价高昂。所以,该级舰的建造数量从最初的24艘大幅削减至3艘。而美国海军规划中的下一代主力驱逐舰DDGX将融合“朱姆沃尔特”级以及“阿利·伯克”级FlightⅢ型的技术特点,其满载排水量也必然超过万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