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拜登为英特尔工厂开工站台 又提到了中国 对华“科技铁幕”能否如愿?(6)

    2022-09-10 13:13:45 来源:环球时报

    “造芯”运动之后,产业没有获得突破性成果。国产芯片,从量的角度看,市场占比只有一成,剩下的都依赖进口;从质的角度看,14纳米芯片的困境没有突破。

    刘亚伟认为,首先就是摸清家底,到底还有哪些需要依靠外国技术?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是如何修炼内功,寻找突破口。

    “中国芯”不可能独木成林需要全球创新协作体系

    芯片行业不像造原子弹,也不像修高铁,它不仅需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同时具备,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合作的高精尖行业。

    比如: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荷兰拥有光刻机、中国拥有门类最全的制造工业,中国华为搞芯片设计、三星和台积电等具备强大的芯片生产能力,等等,可以说,在芯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大循环中,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这也是为什么,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靠自己,就能生产出一部智能手机里所有的芯片。

    2016年,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第一超级计算机,此后连续四年霸占榜首位置。

    归根结底,芯片不是凭一国之力、拼命投入就可以解决的,“中国芯”不可能独木成林,它需要一个全球的创新协作体系,而且还得是一个有信任的生态体系,这是最难的。所以,开放的体系和不断能创新的人才,才是根本。

    不想被孤立,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同时,更加开放,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拥抱中国,让中国长期成为他们最大的市场,芯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这可能也是最低成本的办法。

    正如郑永年教授日前在“2022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上所说,越是全球化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越应当大胆走出去,拥抱“第三次开放”,引领全球化。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