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跻身全球前十武器出口国 韩国算军工强国吗?

    2022-07-29 09:13:04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韩国军工企业的几个“大动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先是韩国KAI公司的KF-21“猎鹰”隐身战斗机首架Block1型样机成功首飞。韩国媒体骄傲地宣称,韩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成功研发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以及第八个成功研发先进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

    紧接着,波兰宣布与韩国签订了价值145亿美元的巨额采购订单,包括980辆K2“黑豹”主战坦克、648门K9“雷霆”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以及48架FA-50“金鹰”轻型多用途战斗机。这也是韩国军工企业有史以来与国外签订的金额最大的一笔订单。

    此外,韩国各型武器装备在竞标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挪威等国的采购项目上也进展比较顺利。尤其是竞标挪威主战坦克采购项目的韩国K2NO,据说在测试中受到了挪威军方的一致好评。

    频频斩获军火大单,先进武器研制不断获得突破,韩国给人一种已经成为世界军工强国的感觉。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近年来韩国军工的飞速发展?

    KF-21战斗机首飞成功让韩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研制第三代水平以上战斗机的国家。

    缺少核心技术,但善于学习引进

    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衡量或者定义“世界军工强国”,尚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不过,各界公认的世界军工强国主要有这几个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和法国,即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此外,也有人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以色列,甚至韩国都列为世界军工强国。在笔者看来,如果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作为世界军工强国的标准,那么至少应该符合这样几个条件:

    首先,世界军工强国应当具备完整的军事工业全产业链体系,而且基本上可以做到现役主战武器装备从设计到量产、再到改进升级的全国产化。在这一方面,西欧诸国可以视为一个集团,其内部能够实现联合项目研发。

    其次,世界军工强国应当拥有研发先进武器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雄厚的科研基础以及能够不断传承的研发团队。

    而最重要的在于,世界军工强国还要有多个实力强大的大型甚至超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以保证拥有足够的产能。

    比如,在美国国防新闻网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防务百强榜”中,排名前10位的世界军工企业巨头,来自美国的就有6家,分别是排名第一到第五的洛·马、雷神、波音、诺·格、通用动力以及排名第九的L3哈里斯技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分列第六、第八和第十位。排名第七的则是英国军工巨头——BAE系统。而在全部100家企业中,美国军工企业就有50家,占据了半壁江山。

    波兰将引进980辆韩国研制的K2“黑豹”主战坦克。

    以上述标准衡量,显然韩国距离世界军工强国的及格线还差得很远。虽然韩国目前号称可以自主生产本国军队所需以及外贸出口的几乎全类型武器装备,小到手枪、自动步枪,大到主战坦克、隐身战机、防空导弹,乃至“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未来还要建造核潜艇和中型航空母舰。而且,还有4家韩国军工企业跻身“2021年度世界防务百强榜”之列,排名最高的韩华集团位列第29名。

    但是,韩国军工企业最为致命的弱点就是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心技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军工体系的建设发展时间太短,从朴正熙时代算起到现在也不过四十余年。所以,韩国军工企业的基础研究很弱,还远无法真正形成先进技术装备的创新和突破能力。

    对于自身这一缺陷,韩国军工企业事实上也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为此,他们也采取了扬长避短的办法。所谓“扬长”,就是发挥韩国军工企业善于系统设计和部件整合的优势。而“避短”,就是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现代武器装备研发所需的各种核心技术和设备。事实上,就是避开了自身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用全球配套引进的办法来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在火炮、弹药、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这类可以转让专利技术的部件和设备上,韩国军工企业都尽可能地全盘引进,首先进行模仿、学习,再进一步全面消化吸收。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韩国武器装备所谓的“国产化率”。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国外不同意转让技术的核心设备,比如舰载“宙斯盾”系统、精确制导弹药、潜艇用AIP发动机等,韩国军工企业则是直接采购成品,并将其整合在本国武器装备上。

    此外,韩国军工企业还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发了一系列“国产武器”,比如T-50/FA-50轻型战斗教练机、K1主战坦克、“天弓”-2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孙元一”级常规潜艇等。在这些所谓的韩国“国产武器”背后,起到核心研发作用的都是国外军工企业。而韩国军工企业通过这样的联合研发方式,既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研发团队,还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武器设计研发理念。

    所以,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最近十余年出现的新一代韩国国产武器装备,比如K2主战坦克、K21步兵战车、“天舞”模块化火箭炮、“仁川”级导弹护卫舰、“岛山安昌浩”级常规潜艇,以及刚刚首飞的KF-21“猎鹰”隐身战斗机,都呈现出很明显的韩国特色。尽管这些武器装备上依然有大量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设计过程中也有其他国家技术人员的参与,但是它们确实体现了韩国军工企业的某些创新理念和独特设计,而不再仅仅是国外同类型武器装备的“模仿者”。

    KF-21下一步改进的重点是配备内置弹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战机。

    东西兼容,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

    韩国军工企业之所以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发上进展如此之快,还得益于自身的两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就在于韩国军工企业既可以从美国、欧洲以及以色列等西方国家得到所需的核心技术和设备,还能够从俄罗斯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甚至与俄罗斯进行联合研发。其中,韩国与俄罗斯最为成功的武器联合研发项目就是“天弓”-2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而且,韩国还在2022年1月与阿联酋达成了价值35亿美元的“天弓”-2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出口协议。

    此外,韩国在其他导弹型号的研发上也很可能得到了俄方的技术支持。比如,“玄武”-2战术弹道导弹的设计,据信就源自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而韩国在2021年9月首次公开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外形与俄罗斯P-800“缟玛瑙”极其相似,被外界认为同样有可能得到了俄方的帮助。所以,在某些西方国家无法提供技术或者核心设备的武器装备上,韩国借助俄罗斯的技术支持来实现“零的突破”,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韩国军工企业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其武器装备的出口市场很广。除了少数与美国敌对或者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比如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从东南亚到南亚,再到中东、北非,以及欧洲、南美地区,几乎都能够看到韩国武器装备的身影。如今,甚至连远在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都已经成为韩国武器装备的重要用户之一。

    阿联酋已采购“天弓”-2中程防空导弹。

    韩国武器装备能够受到如此众多国家的青睐,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

    首先,韩国武器装备基本上都采用北约制式设计,包括技术标准、配套弹药以及操作习惯,而且性价比较高。所以,不仅欧洲国家容易接受韩国武器装备,包括印度、埃及、阿联酋、沙特等同是装备西方和俄式武器的国家对其也是青睐有加。

    其次,韩国军工企业对于武器装备出口的方式采取了非常灵活的策略,既可销售成品,也可以转让生产组装技术,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全面改进升级。波兰在研发“蟹”式155毫米履带自行加榴炮时,甚至向韩国军工企业提出了只采购K9底盘,由波兰本国企业加装改进型AS90炮塔的方案。这一条件对于其他国家的军工企业来说未免过于苛刻了,但是韩国军工企业却依然接受。应该说,很可能是当初韩国军工企业的这一举动,才使得波兰如今愿意将如此一笔天价大单交给韩国人。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韩国军工企业在某些类型的武器装备上确实很好地利用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空窗期”。也就是说,很多用户国家想要采购这类武器装备,只能选择韩国货,没有第二个选项。比如,欧美国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早已停产多年。如果有用户国家想要采购全新生产的北约制式第三代主战坦克,唯一的选择就是韩国K2,而M1、“豹”2、“勒克莱尔”和“挑战者”等型号都只有需要翻新升级的二手货,甚至比韩国K2还要贵得多。波兰从美国采购的二手翻新升级M1A2主战坦克的单价就达到了令人咂舌的1900万美元,韩国K2的单价则仅为850万美元。

    印度军队装备的K-9自行火炮。

    总的来说,韩国虽然在2021年已经成为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的第八名,甚至在2022年有望突破100亿美元的销售额大关,但还不能被称为“世界军工强国”。由于缺乏核心创造力,韩国军工企业在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只能跟随其他国家的脚步发展,无法彻底摆脱对国外的依赖。正如韩国军工企业可以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引进技术生产52倍口径120毫米高压滑膛炮,却无法像后者那样继续研发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一代52倍口径130毫米高压滑膛炮。

    但是,我们也应当客观地承认,韩国研发的部分“国产”武器装备确实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在某些型号上开始展露出一定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比如,韩国军工企业在吸收荷兰“守门员”近防系统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采用多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一代7管30毫米近防系统,其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且,韩国军工企业在武器装备推销上灵活多变的策略,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关注。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