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哈萨克斯坦公然叫板,俄罗斯“后院起火”?

    2022-07-26 12:50:12 来源:观察者网

    归根结底,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大国对周边小国的影响力,也与自身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俄罗斯如果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发展合作机会,周边邻国的“离心离德”,恐怕还会继续。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最近,俄罗斯跟“中亚头号小弟”哈萨克斯坦,矛盾摆上了台面。哈总统托卡耶夫刚表示,愿意帮欧洲解决“断油”之苦。俄罗斯法院转头一纸禁令,强行叫停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大动脉——“里海石油联盟”管线。哈方不甘示弱,宣布退出独联体旗下的一个跨国货币协议。哈财政部还暗示,考虑遵守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这哪里是“亲痛仇快”,就差没自立门户了。

    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外交上百般配合,堪称“铁杆小弟”。今年年初,集安组织还应邀出兵,帮托卡耶夫稳住国内局势,让他欠了普京一个大人情。没想到,俄乌开打几个月,双方就从“亲密无间”,闹到接近翻脸——国与国之间,终究讲的还是利益。我们之前讲南亚时,提过“环大国贫困带”的概念,可以作为理解俄哈关系的一个视角,而落脚点正是石油。本期《轩讲》就来聊聊,俄罗斯为何要用石油敲打哈萨克斯坦;俄哈矛盾公开化,是俄罗斯“后院起火”的前兆吗?

    这次的主角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900万,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以我国新疆和西藏自治区加起来那么大块地,住了不到一个北京市的人口,人口密度极低。2020年,哈萨克斯坦GDP约1700亿美元,略高于乌克兰,但人均GDP是乌克兰的2.5倍,接近“一万美元门槛”。哈萨克斯坦的国情,就是“人少加矿多”。已探明的原油储量超过30亿桶,约占全世界的1.8%。如果专供国内,200多年都用不完。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原油产地。独立后,哈萨克斯坦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是外汇和经济的重要支柱。2019年,原油贡献了哈萨克斯坦七成的出口,出口收入达GDP两成。中亚五国的经济总量,哈萨克斯坦长期占一半以上,卖油功不可没。

    但现实是,哈萨克斯坦卖油,要看俄罗斯脸色。俄罗斯一家地方法院,就可以断掉他的财路,没别的,因为管线经过俄罗斯家门口。我们来看地图,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要想大量出口石油,必须打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出海口,线路分北、西两条:北边可海陆并进,全程走俄罗斯境内,经高加索地区到达新罗西斯克,进入黑海;西边则走里海水路,在阿塞拜疆的巴库上岸,再经格鲁吉亚运到黑海,跟俄罗斯没关系。其实还有向南到波斯湾的第三条线,但自从伊朗遭到国际制裁以后,就被哈萨克斯坦放弃。而在所有方案中,“里海石油联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它连接了哈萨克斯坦3个主力油田,占全国原油产量的六成。这条线全长1500公里,名字带“里海”,却绕开里海,全程走北线陆路;管道只有三分之一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其余都在俄罗斯,说“联盟”又未免夸张。看似名不副实吧?名不副实就对了。

    “里海石油联盟”1992年开始规划,2001年建成投产,背景是冷战结束,中亚地缘格局剧变,西方影响力渗透进了俄罗斯“后院”,双方在能源、外交等多个领域展开博弈。普京上台后,与西方进入“蜜月期”,大家一起挣钱。“里海石油联盟”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各方妥协的产物。最初的股东,除了俄罗斯政府与哈国企之外,还包括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公司。外资参与修建,主要给欧洲供油,但撇开俄罗斯是不行的。“里海石油联盟”的关键出海口在俄罗斯,向俄罗斯支付的过境费,也高于其他线路。各方同意维持这个平衡状态,哈萨克斯坦才能躺着挣钱。过去20年,哈萨克斯坦的原油产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累计扩张6000万吨,主要靠“里海石油联盟”的出口贡献。其他方向的输油管道,产量逐年下滑。2020年,“里海石油联盟”这一条线,就占哈萨克斯坦77%的原油出口。按最新规划,全国未来的石油增产,“里海石油联盟”一家就够了。反过来说,哈萨克斯坦将越来越依赖俄罗斯。

    和大宗军售一样,能源出口在国际关系中,不仅是钱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双方高度的政治互信。“里海石油联盟”不是没有替代方案,哈萨克斯坦的当政者,最终选择这条线,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要理解俄哈现在的争吵,必须先搞清楚,当初哈萨克斯坦为何选择与俄罗斯合建管道。这就绕不开一个人——哈萨克斯坦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身上有许多标签,什么“民族领袖”、“强人总统”,甚至“纳大汗”等等。但不可否认,从出身牧民,做到哈共第一书记的位置,甚至被戈尔巴乔夫考虑做苏联总理,纳扎尔巴耶夫的个人能力有目共睹。直到2019年淡出政坛,他在哈萨克斯坦执政近30年,政治长期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中亚国家。在许多民众眼中,纳扎尔巴耶夫已是“天无二日”。而我认为,他给哈萨克斯坦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就是亲近俄罗斯的同时,维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前面我们拿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对比。事实上,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两个国家还颇为相似:同为近邻,也是前苏联的重要加盟国,区位、体量和资源,都十分重要,更关键的是,两国都有大量俄裔居民。直到今天,哈萨克斯坦仍有400万俄裔。19世纪以来,沙俄与苏联,先后四次向哈萨克大规模移民。1939年,当地的俄罗斯族人口,超过了哈萨克族。讽刺的是,斯大林搞“民族识别”,帮哈萨克族建国。可此后半个多世纪,他们却不是这块地的“真正主人”。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全国哈萨克族共654万人,只比俄罗斯族多30万。算上说俄语的白俄罗斯、乌克兰裔,哈族还是少数,而且占总人口不到四成,都不好意思说是“主体民族”。以苏联各地支援的技术专家、官僚为代表,俄族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哈族,在绝大部分城市里占人口多数。比如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107万居民,近六成是俄族人,哈族只占两成。俄族控制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个领域,俄语是全国最主要的沟通工具,六成的哈族人会说俄语。但其他各民族,能熟练说哈萨克语的人口比例,最高也不到10%。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俄罗斯则要求归还苏联“划”过去的6个州,并承认双重国籍,遭到哈萨克斯坦拒绝,两国关系紧张。为了巩固政权,纳扎尔巴耶夫在全国推行“族权化”,把没什么人说的哈萨克语,定为国语,并在重要岗位提拔哈萨克人。只用了10年,哈族在国家管理高层中的比重,从50%提高到75%。1994年地方选举,占总人口17%的俄族,只获得7%的席位,他们自然感到排挤与歧视,许多人选择离开。更激进的,哈萨克斯坦北部有三个州,俄族人口过半,有人鼓吹“民族自决”,要求并入俄联邦。在当地长期生活的哥萨克人,宣称自己既非俄族,也非哈族。他们与俄罗斯境内的哥萨克组织联系,成立武装,要搞“自治共和国”——真是“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此时处理稍有不慎,整个国家的下场,就是今天的乌克兰。面对烫手山芋,纳扎尔巴耶夫先稳住俄罗斯,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意加强经济合作,哈萨克斯坦做俄罗斯的小弟,换取俄罗斯不破坏边界的保证。在国内,纳扎尔巴耶夫一边颁布《移民法》,由政府提供保障,鼓励海外的哈萨克人回国;另一边推动迁都,调整行政区划。他选择迁都阿斯塔纳,固然是照顾国内三个玉兹间的势力平衡,但也达成了首都“哈族化”的目的。全国从19个州撤并为14个,新区划下,没有任何一个州俄族人占多数。俄罗斯有不满,但纳扎尔巴耶夫一手外交安抚,做得很到位。1998年,两国签署《面向21世纪同盟关系的宣言》,事实上确立了同盟关系,必要时互相提供军事支援。

    当然,纳扎尔巴耶夫并不甘心做“陪衬”。他对哈萨克斯坦的定位很清楚,资源丰富却身处内陆,没有出海口,距离北半球经济中心太远。资源卖不出去就是废品。还有个庞大邻居,整天惦记自己家的坛坛罐罐,没准哪一天不请自来,上门“认领”了。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十字路口,属于各方必争之地。如果完全倒向俄罗斯,只会失去国家独立,挣一成还是两成,全看人家眼色。如果像乌克兰那样跪舔西方,又“远水救不了近火”,整天要挨俄罗斯耳光。所以,哈萨克斯坦承认俄罗斯实力与地位的同时,不能“一边倒”,而是借助外部力量,来平衡区域大国的影响力。纳扎尔巴耶夫明确说,对俄关系,是哈萨克斯坦外交的核心,但中亚地区的稳定,要取决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三角关系。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宣布对外开放,欢迎西方资本进入,共同开发里海海底的油气资源,这引发了俄罗斯的不满。但在双方签署的文件中,俄罗斯就里海划界问题,还是向哈方妥协。

    而在“里海石油联盟”管道上,纳扎尔巴耶夫就顺了俄罗斯的意思。1994年,他在莫斯科大学演讲,首次提出“欧亚经济联盟”的概念,经济上整合前苏联国家,实现商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差不多可以对标欧盟的统一市场,属于是90年代少见的“大棋党”了。一开始俄罗斯反应冷淡,直到被“休克疗法”忽悠瘸之后,才意识到西方靠不住,又重新捡回“欧亚主义”的理念。为避免步子迈得太大,199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率先“拜把子”,成立了俄白哈关税同盟,并发展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哈萨克斯坦力推“里海石油联盟”管道,希望做成经济一体化的样板项目。面对俄罗斯的犹豫,纳扎尔巴耶夫又在安卡拉与美国签署宣言,参建从阿塞拜疆到土耳其的输油管线,巧妙地“以退为进”,劝俄罗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最终,哈萨克斯坦没有理睬美国和土耳其的那条管线,而“里海石油联盟”也顺利开建。俄、哈、欧与跨国企业,都尝到了甜头。

    在俄罗斯看来,哈萨克斯坦是“通往南方的大门”,位置实在太重要了,甚至超过乌克兰。就算俄罗斯跟乌克兰闹翻,还有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能往欧洲运油。如果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关门”,那与中亚其他国家的联系,将被完全阻隔,俄罗斯的“后院”,真的就塌房了。过去20年里,俄罗斯向中亚地区的投资,八成也投在哈萨克斯坦。而且,两国有漫长的边境线,都面临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承担不起失去哈萨克斯坦的后果。

    但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就没招了吗?事实证明,石油管道是俄罗斯敲打小弟的抓手。非对称式的经贸关系,更是对俄罗斯有利。历史上,苏联苦心将哈萨克斯坦这块地,打造成原材料供应基地,只有资源开采业,其他的工业几乎为零。但开采的天然气,还要送到俄罗斯境内加工,没法直接卖。俄罗斯常年是哈萨克斯坦最大贸易伙伴。而哈萨克斯坦能拿出手的产品,能源和原材料,俄罗斯却根本不在乎。客观来说,与俄罗斯做邻居,限制了哈萨克斯坦经济上独立、发展本国工业的空间。想要出口多元化,开拓市场,都要俄罗斯点头。这就跟之前提到的“环大国贫困带”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印度的邻国那么穷?你可以说他们遭到了压榨。但从印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向小国提供人才,还是吸引人才,它都有太多的话语权,和塑造小国的能力。换一组国家,换一种资源,一样成立。

    有了这层背景,我们就可以捋一捋,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哈萨克斯坦跟俄罗斯的一系列斗法,各有什么动机,闹到了什么程度?

    今年3月初,哈萨克斯坦还拒绝加入联大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也没有配合美欧的反俄制裁。然而3月底,俄罗斯突然宣布,由于“风暴造成的破坏”,必须关闭新罗西斯克的石油出口码头。前面说了,这是“里海石油联盟”管线的关键节点,部分停运一个月,输油产能立马降了五分之一。同时,俄罗斯对“里海石油联盟”公司展开审计调查,声称发现“石油泄漏”,要罚款53亿卢布。到6月份,俄方又发现“50枚二战未爆水雷”,必须关闭港口进行清理。运营了半个多世纪,现在突然蹦出水雷,这就是离谱的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里海石油联盟”的产能,下滑到每日100万桶的低值,哈萨克斯坦被迫削减石油产量。

    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哈总统办公室副主任暗示,为避免遭到美欧二级制裁,哈萨克斯坦不会成为“规避对俄制裁”的工具。这就是在给俄罗斯喊话,如果你不想我参与制裁,就开放港口,让我继续给欧盟输油。到了6月份,“名场面”来了,托卡耶夫在国际论坛上当面呛普京,拒绝承认乌东那两个“共和国”的地位,但又表示哈俄关系是“正常的”。这两件事,刚好跟俄罗斯关闭港口的时间高度重合。期间,哈萨克斯坦国防部拒绝承诺向乌克兰派兵,哈国内禁用俄联邦储备银行的金融平台,总之“小动作”纷纷浮出水面。

    本月4日,托卡耶夫与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话,称愿意增加原油出口,帮欧盟渡过“油荒”。前面说了,“里海石油联盟”管线这几个月的运营,已经青黄不接。就算托卡耶夫放出话,实际能送多少油,能帮到欧盟几分,都是未知数。隔了一天,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地方法院,直接对原油泄露案升格处罚,要求停运管道30天,立即执行。哈萨克斯坦破防了,宣布退出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这个协议没有实际意义,是明显的释放信号。哈财政部也公布一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禁止向俄罗斯运输受到欧美制裁的货物。同一天,哈国内储量最大的田吉兹油田,突然发生管道爆炸,2死3伤。这家油田企业,美国的雪佛龙占50%股权,埃克森美孚占25%。

    不难看出,“里海石油联盟”管线运营顺利,前提是各方和睦、达成共识。现在因为俄乌冲突,俄罗斯与欧盟站在对立面,哈萨克斯坦也无法置身事外,不能躺着挣钱了。俄罗斯靠给欧盟“断油”,撬动西方“反俄联合阵线”。而哈萨克斯坦却给焦头烂额的欧盟“输血”,不说公然拆台,也是对俄罗斯使绊子,还暴露了俄罗斯与中亚头号小弟的不和。

    从哈萨克斯坦的角度来说,主要动机还是国家利益。本质上,俄罗斯是把自己与西方全面对抗的代价,转移到了小弟哈萨克斯坦身上。俄乌冲突,本来与哈萨克斯坦无关。但由此引发的西方对俄制裁,却要哈萨克斯坦一同承担。换谁能咽下这口气呢?早在2014年,哈方就和某东方大国一样,没有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合法性。托卡耶夫,也继承了纳扎尔巴耶夫的谨慎。我们将心比心,如果他承认了乌东两个“共和国”的地位,顺着这个思路,岂不是也得承认我国东南某省有权“分裂”?这是把重视哈中关系的托卡耶夫,往火坑里推呀。何况,哈国内也有俄族居民。冷战刚结束的时候,就为这事跟俄罗斯闹得很不愉快。眼下俄哈关系不错,可谁能保证未来两国之间,不会上演乌克兰同样的“剧本”?就算普京没这个意思,他之后的俄罗斯,又会走向何方呢?

    但就此判断,俄哈就要“分道扬镳”,俄罗斯已经“后院起火”,显然是夸大。俄罗斯方面很快选择息事宁人,取消了停运30天的判决,罚一小笔钱了事,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万一哈萨克斯坦真要“离”,俄罗斯反倒可能永远失去石油管道这个杠杆,对周边邻国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暴露更多的矛盾。而哈萨克斯坦,除了退出一个已作废的协议外,所有对俄罗斯的“反击”,都尚未转化成实际行动。有乌克兰血淋淋的案例摆在那,哈萨克斯坦早已不必对西方的空头支票,抱任何幻想。归根结底,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大国对周边小国的影响力,也与自身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俄罗斯如果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发展合作机会,周边邻国的“离心离德”,恐怕还会继续。“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哈萨克斯坦看似与俄罗斯“亲密无间”,却能保持难得的清醒,在大国博弈间,不盲目站队,坚持独立自主。这对面临类似困境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