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建设战斗型保障队伍

    2022-07-25 10:47:05 来源:中国军网

    一名修理技师的“学习清单”

    ■记者陈典宏通讯员黄远利

    夜深人静,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修理一连学习室里,电气修理技师范米刚还在忙着梳理当天遇到的装备维修难题。

    调整改革后,范米刚从修理班长变成了修理技师。他现在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变的不只是称呼,更是肩头的责任和压力。这种压力,倒逼他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次外出执行任务,他都会把修理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记在本子上,回来后立即拉出清单。

    这个新习惯的形成,始于几年前。那次,面对一台发生故障的新型步战车,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不得其门而入”:以前熟悉的仪表盘变成了电脑终端,以往常见的横七竖八的电路变成了集成电路……

    “对装备越深入了解,越是感到有压力。”范米刚说,“装备越先进,操作越简单,内部构造往往越复杂。知道‘怎么按’容易,但知道‘按了不灵怎么办’很难,做到‘一摸准’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等来的跨越,只有积累出来的质变。”从此,范米刚不断拉出自己的“学习清单”,把工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能力短板一一记录在册,然后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这几年,范米刚的本子越写越厚,“学习清单”越拉越长……对此,范米刚很清楚,“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机遇;每一次‘补漏’,都是一次成长。”

    范米刚曾经对照技师职责,算了一笔账:这几年,自己“恶补”的能力短板涉及近10种型号的新装备维修技能。

    “‘学习清单’也是‘能力清单’。”该旅参谋长赵小新说,“更强的能力”来自艰苦训练,也来自高效学习。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几年,该旅勤务保障营全面建设一年一个台阶。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该营官兵开展个性化学习,为练兵备战“蓄能充电”,一批专家型、工匠型军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组织官兵强化抢修战车训练。

    “棋局”变了,“棋子”必须跟着变

    ——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建设战斗型保障队伍新闻观察

    ■记者陈典宏通讯员黄远利

    炎炎夏日,铁甲奔流,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放眼演兵场,该旅勤务保障营的“车”“马”“炮”合理配置,编有卫生救护、修理方舱、弹药补充等功能车辆的基本保障队如影随形,隐匿于山野间的机动保障队随时准备支援,前进保障队依据战斗进程适时开进……

    “敲击键盘,命令直接下达至后装保障席,勤务保障营融入体系形成的新能量正在释放。”该旅保障部部长陈永刚说,随着这种力量架构的形成,勤务保障营官兵正在从“粮草官”转变为“战斗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几年来,从编制落地到能力生成,该旅勤务保障营持续为新作战体系联“网”、通“脉”、供“血”,正在成为一支适应性强、反应灵活、精干高效的保障力量。

    几年来,从“积木组合”到“体系融合”,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厉兵秣马,实现能力跨越式发展,为遂行新使命新任务迈出坚实一步。

    该旅勤务保障营官兵正在进行油样识别训练。

    能力之问:

    跳出棋局,“车”还有必要走“直线”吗

    蜿蜒曲折的高原山路,一条钢铁长龙滚滚向北。

    行军中,指挥通信连一台指挥车“趴窝”。修理一连装甲装备抢救技师冯延杰闻讯而至,一番“望闻问切”,不到15分钟就让指挥车“满血复活”。

    指挥车底盘出故障,没想到“唤来”的是装甲装备抢救技师!对此,勤务保障营营长李刚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今天的跨界实践,源于昨天的技能备份。

    “过去讲究的是术业有专攻。你种你的花,我种我的瓜。”冯延杰说,这种模式也有好处,那就是必须练就“独门绝技”,才能“一招鲜,吃遍天”,但它也有弊端,那就是面对不同的专业保障任务,技师很容易就变成了“路人甲”。

    “一味地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会催生出更多的‘隔行如隔山’。”营长李刚告诉记者,以前一连负责装甲装备维修,二连负责轮式车辆维修。虽然两个连仅是一楼之隔,但彼此专业区分上“泾渭分明”。一旦维修技师碰到跨专业难题,就只能请“外援”。

    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勤务保障营有了新天地。新的使命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保障力量?这成为摆在营连干部面前的必答题。

    跳出棋局,来到现实世界,“车”还有必要走“一”字吗?有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修理一连连长杨显洁的心头。

    “身处新的作战体系中,只有重新审视战位、重塑官兵能力素质,坚决走一专多能之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让保障力真正成为战斗力。”思路理清之后,该营推出了《一专多能军士培养方案》,区分3个层次,义务兵、初级军士重点突出本职业务训练,练精“一专”本领;中级军士在练精本职专业同时,经过集中培训再精通两门专业;高级军士在“专一通二”基础上,再了解3门专业,实现一专多能。

    能力重塑和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渐渐地,各专业连队之间的壁垒逐渐打破,一批一专多能的保障人才涌现出来。训战中保障隔阂渐渐消除,合训的默契程度越来越高。

    当官兵观念整体发生转变的时候,新能力也在不断形成。

    一场综合维修演练中,面对“趴窝”的战车,副营长王洋一边组织伴随保障力量抢修,一边呼叫卫生救护、装甲器材车辆给予保障。与此同时,一台装备抢修车在开进途中驾驶员“阵亡”,底盘修理工方凯及时补位,完成了任务。

    一棵大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无数根须对养分的吸收。勤务保障营官兵从精通“独门绝技”到练就“十八般武艺”的努力,打开了保障新局面。如今,该营已有近一半官兵掌握2种以上装备的维修技能,可组成多个保障编组,作战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该旅勤务保障营卫生员正在进行专业训练。

    格局之问:

    离开其他棋子,“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吗

    南国大地,草木葳蕤。蔚蓝天空下,铁甲轰鸣,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战斗”打响。

    破障分队开辟通路后,前沿攻击营迅速前出夺控“敌”要点,勤务保障营前进保障队紧随其后,卫勤救护、弹药运输、装备抢修等保障力量像血液一样注入战场,使各合成营的冲锋“刀”更利、“箭”更长。

    随战斗形态、作战任务、战斗编组变换而改变保障方式,实施模块化综合保障是这场演练的亮点之一,勤务保障营的“车”“马”“炮”进一步融入体系。

    眼前的这一幕,在过去很难想象。以往,保障力量专业种类多、布局高度分散,且分属不同部门,协调使用不易。演兵场上,各保障要素偏向于区域保障,与其他保障力量互通信息的渠道不畅,保障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障效能的发挥。

    面对联合作战环环相扣的新特点,营长李刚和战友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是:离开其他棋子,“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吗?新体制编制下,“车”“马”“炮”究竟该如何排兵布阵,才能充分发挥出保障效能?

    身处变革的时代,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变,就要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为翻过思维观念那座“山”,跨过能力提升这道“坎”,该营组织官兵深入讨论,思想观念日趋统一——在两人对弈的棋局之中,“马”的棋路必须兼顾“车”“炮”“卒”的走法。在现实激烈的战场博弈之中,这种“兼顾”更加必要,重中之重是尽快融入体系之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营随后在旅里支持下,打破专业建制限制,将运输、卫勤、供应、装备维修等要素整合组网,形成“1+X”编组保障模式——“1”为指挥组,“X”为可灵活配置的多个保障专业编组模块。

    演训活动中,该旅在打通信息互通“奇经八脉”的基础上,将各保障专业编组模块有针对性地纳入分队作战序列,融入一体化作战体系,减少流转层级,实现了需求与供应的一体联动。

    “模块化编组并非简单地将力量模块叠加,而是融入指挥链,在同一张指挥网统筹指挥下,达到互联互通、高效支援、有力保障的目的,取得‘1+1>2’的作战功效。”勤务保障营副营长王洋说。

    能力重塑,早变早主动,快变快适应,大变大重生。勤务保障营教导员陈强说:“这是能力升维之战,也是格局升维之战。”

    在这一过程中,官兵们也渐渐认识到融入体系的力量之大。去年,该旅挺进高原,钢铁长龙齐装满员按时到达集结地域。此时,勤务保障营的军械、装甲、工程等保障力量已按模块化编组要求嵌入各梯队之中,体系集成、联动保障的格局已经形成。

    时隔不久,一场高原实兵对抗演练展开,演兵场上呈现出保障新景观——

    保障力量与作战单元相伴相随、无缝对接,作战单元对武器装备的运用如臂使指,在一线大展拳脚……

    “观念之变是勤务保障营转型成功的前提。”该旅旅长李宁说,勤务保障营因势而变融入体系,当前已初步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保障新格局。

    角色之问:

    “炮”的作用仅限于实施攻击吗

    过去,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层次分明,勤务保障营在各种保障中自然责无旁贷、常当“主角”。

    如今,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适应体系作战要求,同为“一盘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合成营中的抢修排、卫生排、运输排在作战保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勤务保障营的“保障”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

    眼睛里有什么样的坐标系,就有什么样的坐标定位。“炮”的作用仅限于实施攻击吗?在体系保障中,勤务保障营官兵逐渐明白: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纵使在棋局之中,“炮”的作用也并非一定是用来主攻,它有时作为炮架来使用,威力更大。

    于是,勤务保障营在旅里支持下,开始下一盘大棋。他们积极发挥各专业教练员酵母作用,通过组织“用修双能”集训、军械员集训、驾驶员复补训、后装比武考核等活动,对旅里的相关技术骨干进行帮带,变“一家之长”为“大家之长”,变“我”强为“我们”强,使保障能力辐射全旅,推动形成教保、群保、联保的新格局。

    这一过程中,曾经“技不外传、海不露底”的修理专业开始“开门迎客”,通过理论授课、课目示范、实装操作、小修探索等方式,将维修技能倾囊相授,旅营连三级维修骨干队伍迅速补齐建强。

    一次任务中,火箭炮连一台运输车出现间歇性熄火。驾驶员龚明醒一番“号脉问诊”,立即判明了故障、更换了油水分离器,很快就将故障排除。

    在近日组织的“用修双能”集训现场,记者看到——从装备构造到原理性能,从常见故障到疑难问题解析……课堂上的主角,不仅有修理专业的技术“大拿”,还有从院校邀请的教授和来巡修装备的工厂师傅。讲台下的学员,不仅有合成营战斗班班长和专业技术保障骨干,其他修理专业的骨干也纷纷前来“推门互学”。

    对此,勤务保障营教导员陈强解释说:身处体系化保障中,只有把“我”强变成“他”也强,把“他”强变成“我们”都强,把人人都变成保障的“主角”,才能大幅提升保障力量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旅装备维修科科长桂武说,近年来,他们把勤务保障营探索总结出的多种装备小修流程、规范和使用标准等经验推广,受到战友们的欢迎。

    (本文图片由黄远利、阳吉成摄)

    加快建设一支战斗型保障队伍

    ■李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大的后勤保障,从来就是军队打胜仗的坚强支撑。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实战化训练等不起,练保障拖不起。随着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作战样式转变,加快建设一支战斗型保障队伍,已成为战斗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后勤保障力量只有始终坚持打仗思维,细致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做到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加快保障模式转型。将练保障深度嵌入实战化训练,高度重视现代后勤保障的动态化、精细化、复合化新特点、新情况,在实战化训练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体系集成,把保障要素深度嵌入作战进程当中,深入剖析战场保障力量对作战效能的影响,推进后勤保障信息系统与作战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涵盖各类保障要素的统一的保障体系,使之具备足够的灵活性、稳定性、抗毁伤性。

    精准对接战场需求。作战保障涉及供、修、运、救等多种专业,囊括水、电、气、油、弹等各类物资,必须树牢精准对接战场需求理念,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确保在最佳时间、地点,提供高效综合保障;结合部队举行演习演练等有利时机,精准采集不同行动背景、不同行动条件、不同演练方式下的保障数据,通过精确计算和量化细化,做好保障数据库的管理、更新、完善工作,为满足战时需求、精准提供保障奠定基础。

    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面对未来战场带来的新挑战,应继续走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之路。一方面,在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军地联合培养新模式,拓宽培养渠道,逐步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另一方面,在夯实保障人才信息化知识基础上,突出学为所用,引导大家不断拓展专业技能,在持续强能力中,达到能力与需求相匹配的新平衡。

    “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此军之大资也。”现代战争中,更应强调运用体系思维,加强作战与后勤力量一体筹划,通过要素合成、模式联动、立体机动等,把保障力量融入整个作战体系中,以此提升战时后勤保障工作的效能。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