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北约续命,还要让世界付出多少代价?

    2022-07-04 16:00:36 来源:环球资讯+

    刚刚闭幕的北约马德里峰会,通过了一份号称“指导未来10年发展”的新战略概念文件。

    这份文件里,充斥着“威胁”“挑战”等字眼,生怕大家不解其中意,而质疑北约酝酿中的进一步扩张:

    北约向瑞典、芬兰两个国家正式发出了邀请,开启了第六轮东扩;

    北约峰会首次邀请日韩等亚太国家参加。

    对比文件中提到的“威胁”和“挑战”,北约的这两个举动,针对性非常强。

    这份文件似乎成为了北约扩大势力范围的一个凭据,有了它,北约的行动就有了正当的借口。

    回看历史可以发现,这样的借口并不是北约第一次找了,而是贯穿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北约发展历程中。

    北约,不停地为扩张立凭据,为存续找借口,换句话说,冷战之后北约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借来”的。

    这笔账,北约打算什么时候还?

    北约的战略概念文件,大约每十年更新一次,指导着北约这个全球最大军事同盟组织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每一版的战略概念文件,都会阐述北约在未来约10年时间的目标和任务,说白了,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

    相比于上一版,新战略概念文件中,主要有一个变化:

    对俄罗斯的定义,从“伙伴”变为“最大且直接的威胁”。

    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为了应对“最大且直接的威胁”,北约将采取不少行动。具体来说:

    向北约东翼、也就是接近俄罗斯一侧增兵;

    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由约4万人增加到超过30万人。

    北约正在大张旗鼓地扩大军事存在,而这样做的理由,是将俄罗斯作为敌对的目标,白纸黑字地写了下来。

    对于北约而言,有没有敌人,是其能否存活的根本性问题。过去三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将对抗华约作为自己使命的北约,也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本该和华约一样,消失在历史中。

    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并不这样认为。

    早在华沙组织正式解散前,美国政府就开始酝酿北约日后的出路,当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后,它就开始铺垫,呼吁应当整顿北约,而不是取消或者用一个新的安全结构代替它。

    美国政府曾经做了一份秘密的报告,其中提到,团结稳定的欧洲将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从这份报告出发,就不难理解美国想要保留北约的原因——北约,可以成为美国操控和制衡欧洲的工具。

    所以,在北约已经没了存在的必要之后,其战略的主要设计者——美国,开始将目光放远,为北约“讨要”生存的理由。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只有在对抗和冲突的环境中才有生存的可能。然而,放眼当时的世界,经历过热战和冷战的各国无比渴望和平和发展,没有冲突怎么办?那就只能自己制造。

    也就是说,北约要想获取生存的资本,势必要牺牲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北约,由此开始为自己续命。

    这也意味着,北约欠下的,都是血债。

    至于续命的凭据,就是所谓的“战略概念文件”。

    1991年11月8日,北约罗马峰会公布了华约解散后的第一份战略概念文件,这份文件中提到:

    北约要面临由经济危机、民族冲突和领土纷争等引起的难以估计、难以预测的威胁。

    该向何处讨要冲突和对抗的资本?当时的北约也无法立刻锁定具体目标。

    所以,在这份文件中,北约只能将威胁泛化,并以这种泛化的威胁为由,先给北约续上一口气。

    这样模糊的概念,自然无法为北约背书。美国政府急需找到新的借口,为北约正名,以此来维护自身的霸权,试图打造一个单极世界。很快,一位学者的理论,引发了美国的注意。1993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美国看到了借题发挥的空间:

    利用这一理论划分文明阵营,为冲突埋下伏笔。

    根据这一理论,全球可以划分为八大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

    在亨廷顿看来,全球化,正在让各个文明普遍觉醒,也就削弱了西方文明的强势。

    在学者看来,具有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的文明发展互动过程,在美国政府看来就是冲突的温床。

    亨廷顿理论的出现,恰恰是给美国维持霸权提供了个理由——北约要保卫和维护西方文明。换句话说,除西方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都是西方文明的潜在威胁,树立敌人的叙事正在一步一步地铺陈。

    为此,在理论上,只要是在历史、宗教和文化上都属于西方的国家,如果它们愿意,都可以加入北约,一同防止西方文明的衰落。

    1997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欧亚统合战略”,为北约下一步树敌明确了方向:

    美国要加强和扩大在欧亚大陆的民主阵地,为此,美国应该把盘踞在欧洲大陆的北约作为“桥头堡”,把目光投向东面。

    没过多久,北约就找到了第一个“敌人”。

    1999年,南联盟内部爆发冲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的授权下,以“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就轰炸发表过电视讲话。从他的讲话中就能发现,这次轰炸行动,就是北约树敌的一次实践。

    克林顿提到:

    该地区虽然小,但其处在欧洲、亚洲和中东针锋相对的文化之间——文明冲突论;

    南联盟的内部冲突会造成难民潮,而该地区周边的国家会因为难民潮陷入挣扎,我们要“帮助”这样的民主国家——欧亚统合战略。

    美国人张口闭口就是“人道主义”,但实际上,美国和北约,制造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彻底打破了南联盟和周边地区的和平。

    南联盟的面积,只有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200多万人。但美国的轰炸,持续了78天。

    据不完全统计,北约出动了1150多架飞机,发射了1000枚巡航导弹,投掷了数万吨炸弹。其中,还有3.1万枚国际法禁用的贫铀弹——贫铀是致癌物质,具有化学性和放射性毒性。

    这轮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也被北约轰炸,造成三名中国记者牺牲、多人受伤,这是北约欠中国人民的血债。

    关于这场轰炸,时任美国驻北约大使罗伯特·亨特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如果北约这次不能让南联盟就范,那么,今年4月份北约成立50周年的会议就不会成为“讨论其战略新概念或宏伟构想的盛会”。

    罗伯特·亨特说的“盛会”,是1999年的北约华盛顿峰会。在上一份战略文件规划的近十年间,北约不断为树敌做铺陈,最终盯上了南联盟,用一条条逝去的生命,为自己续上了命。

    南联盟上空的硝烟还未散去,在华盛顿的峰会上,北约就提出了第二份战略文件,为北约续命又立了凭据。

    在南联盟的实践,成了北约的“谈资”,北约明确表示,北约联盟仍面临难以预测的危机——北约周边国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会迅速引发区域危机。

    北约盯上了南联盟周边的国家,要通过扩张,把阵营对抗的战线拉长,为自己继续积累资本。

    北约宣布,向所有欧洲大国敞开大门,尤其是中东欧国家。

    明确了对象,北约马不停蹄地开始扩张行动:

    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

    2004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加入北约;

    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北约。

    从1999年到2009年,短短10余年间,北约成员国的数量从16个,变成了28个,而这个扩张趋势也符合此前的文明冲突论——推动北约的边界不断向不同文明的边界靠近。由此,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都是北约发展的潜在资本。

    除此之外,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爆发,也给了北约新的启发,在华盛顿峰会提出的战略概念中又强调了处理地区危机的职能。

    结果,就是北约接连参与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利比亚战争。这些地方的动荡不安和生灵涂炭换来了北约壮大的资本,北约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攻击性。

    阿富汗战争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战争打了整整20年。

    这20年时间里,有3万多阿富汗平民死亡,另有6万多名平民受伤,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

    接连给世界带来人道主义灾难,接连深陷战争泥潭,尤其是在欧洲域外地区的战争,这让部分北约成员国,也开始反思。

    这让“北约为什么存在”的讨论又开始兴起,北约,迫切需要明确另一个敌对对象。

    2010年的里斯本峰会上,北约提出了第三份战略概念文件,从这份续命凭据就能看出,当时的北约,并没有明确锁定新的敌对目标。

    文件中,北约只是泛泛地提到:

    国际社会出现了网络攻击、能源安全、导弹袭击、环境安全等诸多“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北约必须要先发制人,这就要求北约必须在全球展开行动,增加北约的进攻性。

    基本都是老调重弹。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明白合作与发展的意义,对于想要北约存续的美国来说,这可称不上一个好消息。美国,必须主动做点什么。

    2012年,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宣布启动建造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一部分。这一计划,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反导系统,听起来是个防御系统,但起到的作用,却是“进攻性的”——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俄罗斯只能增加自己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数量。

    美国,钳着欧洲的安全和稳定为北约寻找续命的资本。

    俄罗斯多次要求美国和北约作出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保证其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不会针对俄罗斯。但美国和北约迟迟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一问题。

    对此,俄罗斯选择用部署新导弹,作为警告。

    俄罗斯的举动,成为北约渲染“俄罗斯威胁”的新鲜素材。但这,还远远不够。

    不久后,北约暂停了同俄罗斯的事务性合作,但扩大了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这无疑是在挑动俄罗斯的神经。

    此后,北约又频频向乌克兰发出“邀约”的信号。

    并且,北约也完成了第四轮和第五轮的东扩:

    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

    至此,北约已经扩大至30个成员国。

    今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断火上浇油之下,俄乌冲突升级。

    当战火燃起,北约续上了继续发展的资本。

    在这次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大方承认,过去8年来,北约一直在为与俄罗斯的冲突做准备。

    很明显,美国和北约早就在暗中瞄准了俄罗斯,步步为营。

    北约,又一次树敌存续。

    俄乌冲突升级,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

    制裁俄罗斯能源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

    欧洲资本流出打击投资与消费信心;

    粮食价格上涨加剧通胀。

    这些问题,不少北约国家都深受其害。

    北约自己也清楚,俄乌冲突,不足以支撑北约“残喘”下一个10年。所以,北约又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亚洲,就是瞄准的方向之一。北约,正在不断将自己的手,伸向亚洲,以此来推动“北约亚太化”。

    实际上,所谓的“亚洲版北约”的设想,是印度曼尼帕尔大学地缘政治系主任纳拉帕特教授提出的。

    在设想中,美印是“亚洲版北约”的核心,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是次核心,科威特、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是第三层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孤立”起来。

    2002年初,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在这之后,美国政府多次与澳大利亚、日本协商。

    2006年,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又提出,日本要与美、澳、印结成四国战略联盟。

    2010年起,美国开始在环太平洋、东北亚和东南亚频繁举行军演。

    拜登政府推动“北约亚太化”手段的源头,都来自这里。

    谭主之前总结过拜登政府“拉小圈子”的套路——加强不同盟友体系之间的联系,将大西洋联盟的力量投射到亚太地区。

    在今年峰会提出的新战略概念文件中,除了将俄罗斯列为“最大且直接的威胁”,还把中国称为北约的“系统性挑战”——北约,又想着为再一次树敌,做铺垫。

    但美国想要在亚洲复刻北约,无疑是痴心妄想——亚洲不是欧洲,中国是不是威胁,各个国家心知肚明。

    中国,一直都是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中国,也有能力斩断域外势力想要扰乱地区安宁的黑手。

    北约想借“地区安全”在亚洲做文章,想要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的手段,为自己续命,是来错了地方,选错了对象。

    这个世界已经和冷战刚结束的世界完全不同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多边主义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安全观成为主流。北约更应该清楚,靠树敌来续命,也许能赖得过一时,但注定赖不了一世,甘凭自身实力和霸权当“老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更何况为“老赖”撑腰的美国在冷战后快速崛起的三个支柱——美国经济展现出惊人成就的能力、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可以主导全球任何海陆空域的能力,以及美国不断向外兜售的价值观都在不同程度地动摇。

    只想着续命,而不愿抬头正视这个世界,等待北约的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消亡。

    北约应该提前考虑考虑,欠下的血债该怎么还了——恐怕,不是解散组织,就能解决的。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