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它跟美国争什么“霸”呢?
为了政治理想?
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既然苏联并没有内在机体上的经济需求,所以,也就无法产生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的原生动力。在持久的对抗中它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是必然的。更何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损失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物质损失也是全世界最大,可以说是个伤痕累累的伤兵;而美国却在二战中大发横财,膘肥体壮。苏联固然一度军事强大,但这是以牺牲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畸形催生出来的。军事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又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健康的经济,绝不可能有持续强大的军事。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全球采取战略攻势,根本就是无的放矢,空耗国力。美国顺势放大苏联的战略错误,故意搞出一个军备竞赛,诱使苏联把巨额资源浪费在毫无用处的陆地军事力量和茫茫太空,以及有用但不实用的核武器上,而它自己则连续实施高边疆战略、信息高速公路战略,集中全力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社会整体技术形态上完全超越苏联。由于苏联对世界发展趋势判断不清,特别是对自身国家战略定位失误,导致苏联在盲目的对抗中耗掉了社会主义给它带来的巨大红利,在有限的能力(动力)与无限的目标间出现可怕的断裂,在至关重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计算机和信息化革命中,完全落在美国和西方后面,并在科技、工业和经济层面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才是最根本最彻底的失败。加之苏联内在的政治体制缺陷,全党全民信仰丧失,内政方面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层面特别是对华关系出现重大失误,美国持之以恒的信息思想战培育的力量厚实的“第五纵队”,在外部反苏势力的推动下日益坐大等等,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终于一败涂地。苏联解体又随即引发后续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普京此次对俄罗斯人民发表的长篇讲话中,对此有过深刻的阐述。
似乎可以把美苏这两大帝国体系的冷战对决比作一个山头上的虎熊之争:美洲虎觅食巡山到欧亚大陆发现了棕熊。在熊看来,美洲虎是外来者威胁者,因此它必须奋力拼搏抓伤它、赶走它,然后冲下山去看看海;而美洲虎想的是如何制服它、吃掉它,将此山的猎物都作为自己的库存。虽然在其他动物看起来,二者是在争夺山头霸主地位,但其实二者各自的目的完全不同。代入到国际政治现实中,虽然看起来是美苏各领了一帮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小伙伴在冷战,但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有肢解、占领美国的打算;而美国正好相反,必欲置苏联于死地,将掠夺其势力范围及其本土的丰富自然资源为基本目标,用中国古语说就是“食其肉,寑其皮”。
从传统文化基因上看,俄罗斯可以大体看做蒙古游牧帝国陆地扩张主义的继承者;而美国则是海洋霸主大英帝国世界扩张主义的继承者。前者的目光始终没有超出欧亚大陆;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是跨洲际征服。时至今日,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影响和势力范围基本上就是在欧亚大陆上伸缩,基本没有超出欧亚大陆,尽管彼得大帝和他的后继者不停地向南方冲刺,想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拥有出海口。正如人们后来看到的,俄罗斯虽然冲破英美围堵,拥有了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上的不少出海口,但是,它依然还是陆地大国,在卖掉阿拉斯加之后它再也没有立足过美洲;而继承了英国殖民遗产的美国则在控制了美洲、非洲、澳洲之后,又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大半个亚洲。
在围堵俄罗斯下海的持续努力中,美国在继承英国海洋帝国遗产的基础上,成长为人类历史最大的海洋帝国,组建了全球海洋国家联盟,形成对俄、中、伊等半岛型或大陆型国家的全球包围。只看看中国周边就知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组成的所谓“5432”阵型就窥一斑见全豹。以此为基础,它正在做的就是从欧亚大陆的两头向中心挤压,想像铁钳夹核桃那样,把欧亚大陆上代表三大文明的三个大国——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全部挤碎,以完成对欧亚大陆的全面控制,实现其全球帝国的最终目标。而要控制欧亚大陆,就必须控制中亚。这是从麦金德时期西方就有的共识,到了布热津斯基,只是把这一构想论述的更加详尽细致而已。
在苏联解体后,布热津斯基仍然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地缘对手,要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最终将其制服,纳入美国的全球秩序之下。为此,布热津斯基建议美国不仅要联合中国、印度、法国和德国等四个“地缘棋手国家”一起挤压俄罗斯,还要善加利用乌克兰、阿塞拜疆、土耳其三个地缘支轴国家,特别是乌克兰,因为“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将在根本上动摇泛斯拉夫统一运动的合理性”。布热津斯基很早就认为普京想要把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斯拉夫族兄弟组成复活苏联的核心。
美国一边继续肢解俄罗斯,一边又严密提防苏联复活。而普京在独联体基础上推行的欧亚联盟战略,在美国和西方看来就是这样的计划。于是,北约东扩,挖俄罗斯墙角的同时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伸展自己手足的同时砍掉俄罗斯手足,就成了美国和欧洲的共识。美国利用这一“共识”,既削弱战略对手俄罗斯,又恐吓、控制不断有离心倾向的欧洲。美俄关系在世纪之交,起起伏伏,停滞、重启,博弈渐趋激烈,终至白热化,根由在此。
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和2022年俄乌战争,已经可以看到美俄冷战全面升温的前奏。而夹在美俄之间似乎没有存在感的欧洲,其痛苦焦灼也是显而易见。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美俄矛盾都将是国际政治的重心。虽然特朗普上台后试图把中国塑造为美国的主要敌人,众多美国政客也一再鼓吹中国威胁,但形势比人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让一些美国人感到恐慌,但俄罗斯的核武库和巨大的资源诱惑,无时无刻不再刺激着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潜在的贪婪而恐惧的神经。
布热津斯基说:“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罗斯又太强壮了。如果美国不创造出一种环境使俄罗斯人相信与跨大西洋的欧洲结成越来越有机的联系是俄罗斯的最好选择,俄罗斯就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可是,俄罗斯必须是不能“太强壮”才能融入欧洲。
怎样才是不“强壮”的标准?
那就是被肢解成几个或者更多小俄罗斯,到那时,这些小俄罗斯才会和那些前苏联共和国一样,放下武器(主要是核武器)被吸收进欧盟和北约。说白了就是掰成小块好消化。
2003年,俄科学院院士,国家杜马议员利西奇金和数学物理学博士,俄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谢列平教授,在他们回顾苏联之死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新战争是原来那场反苏信息心理战的直接继续,但争夺俄国的资源和土地、使它肢解、消灭它的大部分人口将成为这场新战争的组成部分。
新的信息战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美国是否实际上已经走上了希特勒的道路?希特勒用种族主义的因由来掩饰自己的地缘政治目的,而美国则是给地缘政治意图披上了人权和民主斗士的外衣....外部威胁越来越令人担忧。北约从国家的西面而来,已威胁到俄罗斯自身生存.....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反对我们的信息战并非由于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它已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了。问题并不在于俄罗斯国家民主还是不民主,而是在于它是一个有雄厚资源和辽阔疆土的国家.....”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俄罗斯都不会被欧洲和美国接纳的真实原因。在美国战略家眼里,一个死了的俄罗斯才是好俄罗斯。布热津斯基的设想是把俄罗斯分成三块:即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国、西伯利亚国和亚洲部分的远东国;而另一些美国人设想把俄罗斯分成6至8个国家。
普京在此次乌克兰战争开始时的讲话中说:他们“公开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分子,不重视我们在北约扩大问题上的要求和安全关切,退出《反导条约》,等等。可能你想问: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好吧,你不想把我们看作你的朋友和盟友,但为什么要与我们为敌呢?答案只有一个:问题不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或其他原因,他们只是不想要俄罗斯这样一个独立的大国。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这就是美国对俄传统政策的根源,从这里衍生出了对我们所有的安全建议的态度”。
如果说苏联和美国全球争霸是犯了第一个战略错误,那么幻想融入西方嫁给欧美则是俄罗斯犯下的第二个战略错误。在连续的被欺骗、羞辱、逼迫之后,俄罗斯面临最后的选择,要么愿意被肢解,要么进行大反击。俄罗斯选择了后者。
(二)乌克兰撬动美俄欧的战略支点
美俄战略博弈从中东、北极等都一直在进行,但是,今年它们选择乌克兰作为战略摊牌的地方。这也可以视作双方最后一次本土较量,再打就是不共戴天的你死我活了。
通过“反恐”战争,美国基本上把前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全部收入囊中,又通过联合空袭,肢解了前苏联在欧洲的最后一个据点南联盟,之后又连续五轮东扩,把俄罗斯逼入墙角。美国的战略家们得出结论,俄罗斯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困兽犹斗,总之已经来日无多。在美国的帝国计划中,俄罗斯退居次要地位,美国准备转移战略目标对准下一个东方猎物了。
这就是近十年来美国战略家们做的事。
但是,次要不等于不要。对次要目标的策略性攻击,不仅可以达到阶段性目的,还可以对主要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于是,拜登出手了。
美国当然想像它在一些中东和中亚国家一样,通过颜色革命直接搞垮俄罗斯,用另一个叶利钦取代普京。但“莫斯科之冬”和其他几次颜色革命都被普京成功平息。无奈之下,美国才决定从外围入手。它首先选择格鲁吉亚对俄罗斯进行撩拨。在格鲁吉亚被俄罗斯按住之后,美国选择了“大一号”的乌克兰。
美国非常清楚,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意味着什么。
普京说:“乌克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国。乌克兰是我们自己历史,自身文化,是我们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同事、朋友中的同志和好朋友,更是有血缘的亲人....”
不仅如此。在俄罗斯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这大概是草原民族固有的潜意识。“攻其所必救”——美国知道,北约只需要给乌克兰抛出一张画饼刺激俄罗斯的恐惧感,普京就一定会像十几年前对格鲁吉亚一样大打出手。
肢解苏联“老屋”的关键是首先推倒苏联门前的“墙壁”——东欧;而肢解俄罗斯也是如法炮制。在拉走波罗的海三国之后,美国还想拉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特别是乌克兰,这是肢解俄罗斯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没有了东欧,苏联就成了没有手足的巨人;而没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则相当于被挖去一块肚皮。这是素有不安全感的俄罗斯绝对不会容忍的。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布热津斯基说的:“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世界帝国,而只是一个亚洲帝国”。这对于俄罗斯人的大国自尊心无异于一次重创。大多数俄罗斯人可以接受波罗的海国家加入欧盟,但却无法接受乌克兰离俄罗斯而去。除了普京所说乌克兰是俄罗斯“有血缘的亲人”,从俄罗斯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来说,乌克兰也是不能“失去”的。原苏联时期重要的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力集中在乌克兰,其中的某些领域至今对俄罗斯依然至关重要。可以说,美国选择乌克兰对俄罗斯动刀,是身心双击,既打击俄罗斯的复兴计划,又打击俄罗斯的集体自尊。
目标选准后,剩下的是时机。
美国非常清楚,它当年肢解苏联用了将近50年时间,肢解俄罗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业。那它为什么选在2022年的今天?并不是拜登要在自己的风烛残年尽快完成俄罗斯解体,而是主要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在大目标下实现小目标,在推进小目标中,逼近大目标:
一是前不久拜登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导致美国在国际上声名狼藉,也使其在国内的支持率大幅下挫,连带民主党受累。而今年美国要进行中期国会选举,这又攸关两年后的总统选举,拜登急于要在外交上有所斩获,以转移国内注意力,提升支持度。同时,极度分裂的美国,也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敌人来激发同仇敌忾的“心气”;
二是为配合美元加息。在欧洲地区制造动乱,以恫吓和吸引欧洲资金回流美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日益紧密的俄欧关系踩刹车。俄罗斯通往德国的输气管线北溪2号即将开通,而法国和德国一直有欧洲独立的想法。如果俄欧因为能源和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长期看美国将失去对欧洲的掌控,而这将从根本上让美国的大战略归于失败——因为作为美洲国家的美国,必须通过欧盟和北约这根撬杆和长刀,才能完成肢解俄罗斯的战略任务。而只有给欧洲树立一个永远的敌人,欧洲才会继续依赖美国。这就是俄罗斯必须被塑造成为欧洲敌人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接受俄罗斯加入北约请求的根本原因——俄罗斯加入北约和欧盟,欧洲立即就会失去敌人,结果必然是俄德主导下的欧洲独立,不仅美国将彻底失去欧洲,连它的文化之父英国也将迅速沉沦、湮没。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考虑,促使美国利用乌克兰朝思暮想的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夙愿,唆使乌克兰向俄罗斯再次挑衅。
俄罗斯这边,在美国和北约一而再、再而三的挤压之下,屡次三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决定把战略红线描上血色。在俄罗斯看来,面对无论如何无法避免的危机,此时亮剑已经有点迟了。
后面的过程就是有目共睹的了:在乌克兰军队进攻其东部俄罗斯族居住的顿巴斯地区时,枕戈待旦的俄罗斯大军立即出动。而美国和欧洲及整个西方,也立即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可以说。各方都按照早已写好的剧本,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血腥的政治演出:
拜登成功地团结起了西方,甚至组成了不下于20世纪冷战阵营的外交盟友集团,一定程度上把俄罗斯变成了“世界贱民”,收获了国内支持率;成功阻止德俄北溪2号能源项目,进一步控制欧盟,并开启对俄总体战——这将大大推动美国肢解俄罗斯的战略进程;
俄罗斯则基本熄灭了乌克兰加入北约念头。同时,俄罗斯也以如此决绝的摊牌做法,彻底根绝俄罗斯人对于美国和西方的幻想,从此踏上真正的自立自强之路。
可怜的欧洲除了得到数百万乌克兰难民和高价油气以外,几乎一无所获。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自我抵消之后,欧洲不仅失去了世界政治主导权,其作为一个整体,在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令人唏嘘的堕落: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拿破仑一样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也没有俾斯麦那样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政治家。曾经出现过文艺复兴,发生过工业革命的地方,居然不会进行基本的战略思考了。
一个开启世界近代史的虎踞龙盘之地,在美俄的战略裹挟下,难以动弹。此次乌克兰战争,人们除了看到法国和德国的两个领导人不停地给美俄领导人打电话,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两个国家做出的最重大的政策,只是按照美国的意图自废武功,把一个本来不错的俄欧关系,搞得一团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接受采访时坦承,在发展对俄关系问题上,欧盟犯了错,错过了拉近与俄罗斯关系的机会。
而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之无愧地成为自己国家悲剧的主演。它得到了伤痕,废墟,当然也有欧美杯水车薪的资金、无济于事的武器和阳光雨露般的同情。一个欧洲第二大的国家,完全没有能力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直挺挺地站成了美国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卒。
(三)美国“混合型全面战争”的五把屠熊刀
乌克兰战争最值得观察的地方不是俄乌军事战场,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混合型全面战争”,以及俄罗斯的全方位反击。
乌克兰危机到底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俄罗斯的最新举动是否意味着战争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俄乌两国的军力差距有多大?乌克兰独立后两次发生“颜色革命”苏联时期
2022-02-24 16:46:38大规模战争?俄乌军力对比执笔/刀剑笑&叨叨姐3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
2022-03-02 06:44:11俄乌战争【环球时报驻西班牙、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丁晓航 丁惠 柳玉鹏 萧雅文】驻守黑海小岛(蛇岛)上的乌克兰士兵是全军覆没还是集体投降?乌克兰领导人是离开了首都基辅还是在继续坚守?某视频中
2022-02-28 10:03:17俄乌信息战当地时间11日,奥地利总理内哈默在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后表示,会谈是坦诚、直接和艰难的。
2022-04-13 14:28:47俄乌乌东决战一触即发?多位专家解读【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乌克兰战争已经打了7个星期了。俄军没有速战速决,在部分地区,乌军跟进撤退中的俄军收复失地。
2022-04-19 09:26:05俄乌战争将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