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铁心要欧洲承担乌克兰战争最大的代价,这符合拜登的盟国主义:盟国主义就是美国领导,盟国出力。这更是美国的战略需要。
尽管有乌克兰战争和“一劳永逸解决俄罗斯”的问题,中国依然是美国不变的战略核心目标。欧洲在是否绑上反华战车上三心二意,美国用乌克兰战争对欧洲猛力一鞭,一方面通过中国拒绝制裁俄罗斯把欧洲驱离中国,另一方面通过能源依赖把欧洲绑上美国战车,还要剪除欧元对回归“无本位”的美元的威胁。
欧洲的经济困难比美国更深。乌克兰战争离欧洲更近,几百万乌克兰难民就在欧洲,乌克兰的战时维生和战后重建铁定是欧洲的责任。欧洲要么承受从美国进口能源的高价,要么承受无碳能源转型的高投入,经济要低迷好一阵了。
而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也因为能源危机出问题了,德国经济部对2022年的经济增速从3.6%下调到2.2%,通胀上升到6.1%,为40年来最高位。经济研究机构表明,如果俄罗斯能源彻底中断,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滑到1.9%,通胀则升至7.3%。
战后几十年来,欧洲列车毛病百出,是靠德国火车头用蛮力拖着走的。现在德国火车头泄气了,欧洲列车就真爬不动了。波兰等国在制裁俄罗斯能源方面肆无忌惮,是因为认定有德国托底,天塌下来有德国这个大个子顶着。但德国也有顶不住的一天,大个子也压垮的时候,那时小个子可是在大个子的屁股底下。
面对美英的国外压力和联合执政党的国内压力,朔尔茨很被动地被拉入乌克兰战争的泥坑,他只能推迟但无法避开德国正在一步一步滑入黑洞的现实。法国宣布了很多援助,但很有深意地只宣布援助金额,而以保密为由从不宣布军事援助的内容。有报导说,法国的援助是西方国家中少见的非军事的。
少了英国这个搅屎棍后,德法重回欧洲的实际领导。但在乌克兰战争中,德法正在对欧洲失控,被动地被局势推着走,还必须做很多无用功,好比一战中的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夜,奥匈帝国还是欧洲一极,但外强中干已久。索姆河大战打了三个月,奥匈帝国都没有资格参加。索姆河大战打完三个月后,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命呜呼了。他没有看到一战的结束,一战结束的时候,奥匈帝国瓦解了。如今奥地利只是华尔兹和维也纳咖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