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谷歌:我不是,我没有(2)

    2022-04-20 08:40:57 来源:参考消息

    谷歌地图这样的应用所提供的并不是实时卫星图像,而且可见光成像卫星易受天气影响、卫星所获取的情报的回传和下载也需要时间,对卫星图片的判读也依赖专业人士,可以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卫星拥有“动于九天之上”的优势,一向被看做情报获取的一大重要来源。

    特别是现代军用卫星往往搭载多种传感器,情报获取和监视能力更为强大,对军事行动和战略决策的意义也更为重大。因此,防“敌卫星”过顶侦察,也成为了近年来实战化军事训练中越来越常态化的项目。

    仅就普通的商业卫星提供的图像而言,通过研判和对相关信息的长期跟踪和梳理,专业人士能够获取重要装备研发建造进度、重要军事设施位置、部队规模和编制、兵力使用方式等众多敏感信息,由此带来的失泄密风险不容小觑。

    此外,近年来某些反华势力借助所谓的“卫星图片证据”,大肆设置反华议题、炒作涉华负面言论的丑剧屡屡出现。这种行径借助“专业视角”,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此,需要加以提防、提早应对。

    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对军事行动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前不久,美军F-35C战斗机坠海画面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令美军颜面大失;俄乌战事开战初期,众多俄军装甲部队行军的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流传。这些不起眼的视频如果被善加利用,便是情报“富矿”:通过一定的分析整理,结合画面中出现的地形地物等信息,不难推断相关部队的行动方向和规模,从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部署和防御措施。

    可见,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令泄密的风险大为提升。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值得认真思考。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