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2022-04-15 09:13:23 来源:澎湃新闻

    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过去约一个半月。尽管这仍然是一场看似完全“透明”,且被全世界“围观”的军事冲突,但围绕其截至目前进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清晰且准确的解释。

    这固然是相关各方信息战与认知战造成的部分结果,且丝毫不奇怪。事实上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担纲传播主角的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始,后冷战时代几乎所有被“直播”的战争都带来了比过去的战争更多的疑问。经过越战的惨痛传播教训,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强力介入下,传播方向的刻意引导与战争信息的过滤被认为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经验也很快被全世界效仿或学习,而网络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更加强化了信息战的重要性。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此次俄乌冲突大量坦克被反坦克导弹摧毁。

    作为乌克兰背后事实上的盟友以及军事冲突主要推手,尽管并未直接参战,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凭借强大的传播话语权优势、丰富的信息战经验,以及蛮横地对军事冲突另一方信息传播渠道的封杀,基本掌握了自开战以来国际舆论场上的信息战优势,这是无须否认的。但更不可否认的是,真相本身与信息战的胜负无关。

    自开战以来,双方战损一直是外界关注的信息战焦点之一。在西方媒体、网络社交平台及“基辅大本营战报”中,拥有强大装甲和空中优势的俄军竟然没能几天内闪电占领基辅、“灭国”乌克兰,既证明了俄军的无能,也证明了乌军的强悍。而乌军强悍的直接原因则是西方先进武器的助力,其中两大主角——“毒刺”和“标枪”,一个打断了俄军飞行的“翅膀”,另一个则掀开了俄军坦克的“龟壳”,正是它们从2月25日冲突爆发第二天开始扭转了战局……

    事实真是这样吗?

    “标枪”的实战表现

    俄军损失的大量坦克来自于冲突第一周于乌克兰南北两个方向的大范围高速穿插过程中,由于乌克兰春季翻浆期所导致的通行条件恶劣,以及对纵深穿插中装甲矛头的后勤(尤其是油料)保障不及时,为了不影响机动目标的达成,俄军沿途遗弃了大量没油或故障坦克,尤其以采用燃气轮机油耗较高的T-80系列坦克居多。

    在实战中确被乌军击毁的俄军坦克其实并不多。在开战头两周,互联网上曾出现大量俄军坦克被击毁的视频或照片,但其中有不少后被证明或采用了移花接木的PS技术;或将一辆俄军坦克战损的不同角度照片(甚至重新涂装拍照)配上不同的时间和文字介绍,渲染成多辆战损;或将俄军遗弃的完整坦克“再摧毁”后拍照等等。在战线于3月中旬大体稳定后,互联网上出现的哪怕是真假不明的俄军坦克战损影像资料也变得日趋稀少。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标枪”反坦克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关于俄军坦克的真实总战损情况目前还没有可靠数据。不过来自俄民间专业机构通过内部信源及照片去伪存真反复比对,所给出的一项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项统计确认了截至4月2日T-80系列的损失总数为58辆(参战442辆),其中被乌军反坦克武器击毁4辆,被乌军炮兵火力击毁10辆,被俄军遗弃44辆。据此推算,T-80被乌军摧毁数量约为总损失数的24%,而被反坦克武器击毁的又占到被摧毁总数的29%。

    假定其他型号(主要为T-72,还有少量T-64和T-90,含卢顿民兵装备)的总损失翻一倍(一个偏高的估算值),那么俄军(含卢顿民兵,下同)参战所有型号坦克截至目前的总损失约为170辆。考虑到T-72略低于T-80的防护水平,略高于T-80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推测俄军坦克总的被摧毁数占总损失量的比例提高至30%,那么其实际战损应在50辆左右,其中被反坦克武器击毁的仅有约15辆。

    乌军拥有的反坦克武器五花八门,除“标枪”外,还有国产的“斯图格纳”-P、瑞典的NLAW、法德联合研制的“米兰”、美制的AT-4、德国的“铁拳”3和苏制RPG家族等等,型号繁多,有反坦克导弹,也有火箭筒,T-64坦克、反坦克地雷等非单兵反坦克装备也应该计算在内。那么在截至4月2日总计约15辆的相关战果里,“标枪”还能分到多少份额?

    “标枪”于1995年开始装备美军,单系统总重22.7千克,射程超过2500米,穿甲厚度750毫米。与乌军的其他反坦克导弹相比,“标枪”的最大优势是因采用热成像制导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以及攻顶式弹道,因此其可以有效规避俄军针对上一代反坦克导弹研制的“窗帘”被动干扰系统和“竞技场”主动拦截系统。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仅美国就已经向乌军提供了4600枚“标枪”,爱沙尼亚和英国也提供了少量“标枪”,英国另提供了超过一万枚NLAW,几乎挖光了美英两国的库存。但相比于它们取得的战绩,不仅是“标枪”,乌军各型反坦克武器的实际毁伤效率都得画一个巨大的问号。同样可供参考的是,俄军坦克开战第一周后曾在车顶普遍安装类似格栅式装甲的“棚子”来防御“标枪”的攻顶式攻击,但从3月底开始俄军又陆续取消了上述改装。当然,这既可以理解成是实战中发现这样的临时改装不起作用,也完全有可能是因为乌军的“标枪”在被俄军熟悉后不再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俄军在去年最新试验的“竞技场”M主动防御系统据称可以拦截“标枪”,是否已在乌克兰参战尚不清楚。考虑到战线稳定后俄军坦克战损急剧下降的事实,后者恐怕更接近现实。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此次俄乌冲突两军坦克被掀掉炮塔的照片经常见诸报端。

    “毒刺”PK“短吻鳄”

    如果说“标枪”是一个当下的“神话”,那么“毒刺”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在一些不严谨媒体包装下,“毒刺”成为了让红色巨人败走阿富汗,甚至最终让美国赢得冷战的“大卫击倒歌利亚之石”。然而这并非真相,不过关于“毒刺”在阿富汗的“神话”我们先放一放,乌克兰战场才是现实的焦点。

    3月18日,俄国防部放出了一段卡-52武装直升机在2月24日开战日的出击视频,也就是当天成为全世界焦点的基辅郊外戈斯托梅尔安东诺夫机场的那次空降作战。从视频当中看,卡-52护送米-8投送空降部队强击该机场,其中一架卡-52从白俄罗斯境内起飞,一进入乌克兰就在高威胁空防环境下遭遇了大量乌军导弹射击,从视频当中能辨认出来以及告警系统提示音当中能听见的就有至少18次。而这架卡-52凭借有效的告警及干扰系统,以及飞行员优秀的技术愣是将这些威胁一一躲过,并摧毁地面上多个目标。直到视频最后,“短吻鳄”才被一发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击中,直升机失去动力后成功迫降,两名乘员均存活并被救走。

    尽管该战例在舆论场上被普遍认为是卡-52与“毒刺”开战后的第一次直接对抗,但目前没有可靠消息证明乌军发射的18枚防空导弹(也未必是18枚)中有没有“毒刺”,最后击中的那枚导弹是什么型号就更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确认的是,乌军在开战前刚刚拿到了一批临过期的“毒刺”,尽管数量应该不多,但用于首都基辅附近关键机场的防御是非常可能的。

    因此我们也很难判断卡-52在与“毒刺”的乌克兰首战中到底谁占到了上风。不过该战例可以证明的是,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对先进武装直升机的猎杀概率远没有传说中那么高。鉴于“毒刺”也并非十分先进的新锐武器,其在参与的历次实战中的实际猎杀效率远不如传说中辉煌,因此逻辑上也更有理由质疑其面对俄军“维捷布斯克”新型机载定向红外干扰系统(DIRCM)时的表现。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

    掏空北约库存

    用乌军拥有的“毒刺”数量与俄军战机的损失数量做直接对比,是在做相关评估时虽不甚严谨,但在缺乏其他更多可靠信息的情况下仍具参考价值的方法。乌军在开战前的2月初才刚刚拿到第一批“毒刺”,这批导弹来自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其中立陶宛确认提供了30枚,拉脱维亚提供的数目不详,考虑到这也是一批2017年从丹麦订购的二手货,且该国不仅武装部队体量有限也必然需要保留一部分“毒刺”直面俄军威胁,因此提供量应不会超过50枚。

    但随着2月24日战争爆发,乌克兰很快便拥有了海量的“毒刺”。2月27日,德国提出了一揽子对乌军援计划,其中就包括500枚“毒刺”。很快,意大利也宣布提供500枚,荷兰随后“跟进”200枚。由于乌克兰西部与北约国家的陆地边界并没有被封锁,因此这些来自欧洲的“毒刺”几乎在几天之内就出现在了战场上。德国政府在3月3日表示此前承诺的1000枚“铁拳”3反坦克火箭和500枚“毒刺”已经通过波兰转交给乌军。实际交付时间应该更早,有消息称3月1日在南线战场赫尔松上空俄军损失的一架米-24,就是被来自德国的“毒刺”打掉的。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瞬间。

    2月25日,拜登政府批准了开战后的第一项对乌军援计划,其中首次批准美国对乌克兰军队直接援助“毒刺”。截至3月24日,一位五角大楼官员向媒体证实,先期提供的600枚“毒刺”已经全部进入乌克兰(具体日期不详),而24日当天美国最新批准援乌的800枚“毒刺”的第一批也已经运抵乌克兰。预计这批导弹在3月底左右已全部进入乌境。

    换言之,乌军在开战前后仅仅从公开渠道就拿到了约2700枚“毒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并且再一次几乎掏光了北约库存。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3月22日报道,五角大楼急于填补因大量援助乌克兰“毒刺”和“标枪”而导致的单兵导弹缺口。尽管国会在3月已经拨款35亿美元用于提高相关导弹产量,美国国防工业却仍未制定出适用的快速提高产量方案。

    困难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美国数百家小型供应商正在寻找制作生产这些导弹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采购难度较大的稀土和电子元器件。中俄两国都是美欧市场的稀土供应大户,中国正在从立法层面进一步规范稀土出口,而西方对俄制裁(尤其是金融制裁)则严重限制了俄罗斯稀土的出口。稀土本身又是制造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材料。此外,相关军火企业还担心迅速贸然扩大生产线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毕竟战争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因此不少零部件厂家只有待资金到位后才会投资提升产能。

    俄军战损评估

    自开战后俄军空中力量的实际损失没有可靠数字,但通过收集网络上公开的相关照片和视频,并逐个辨别分析,可以做一个大致的评估。注意以下统计不包含无人机和在地面被击毁的飞机:

    截止到4月4日,俄军损失了4至8架苏-25、1至3架苏-30SM、3架苏-34、1架安-26和1架苏-35,总计10至16架固定翼军机;直升机方面,俄军损失了3至6架米-8、4至7架米-24/35、一架米-28及4架卡-52,总计12至18架直升机。两类合计总损失量在22至34架之间。其中直升机可以认为大部分被肩射防空导弹击落,预计在12架左右。

    关于固定翼飞机的损失原因较难判断。这些飞机(除苏-25和安-26外)的主要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超越了单兵防空导弹的攻击范围,本来是很难被“毒刺”这样的“低端货”猎杀,然而俄军在前两周的作战中因空射精确制导弹药投射量不足,经常使用高价值的超音速战机直接在超低空投掷非制导弹药,因此也有被单兵武器击落的案例。但在战争进入第三周后,随着“察打一体”无人机、空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大量使用,这样的冒险作战方式已经很罕见,超音速战斗机的损失也急剧降低。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被乌克兰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的俄军苏-25攻击机。

    苏-25是一个特例,由于飞行速度慢且主要执行低空火力支援任务,可以推测其战损有较大可能来自于单兵防空弹。此外,损失的一架安-26确认是因为机械故障。乌军还曾高调宣传击落了一架苏-35,并且放出了照片,但从该机残骸的完整度判断,不排除机械故障坠毁的可能性,有一个机尾在空中起火的坠机视频目前还难以判断真假,但机尾残骸有模糊的小破洞,因此也不排除被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的低空红外制导防空弹击落的可能。综合来看,俄军被单兵防空导弹击落的固定翼战机应在6架左右。两类合计单兵防空导弹的总战绩约为18架。

    需要再次强调,上述统计并不严谨,但应该足以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可供进一步分析的轮廓。乌克兰空军没有在空战中取得战果,这是连“基辅大本营战报”都无法否认的,由于“山毛榉”、S-300等中远程防空系统几乎被俄军完全压制并大部摧毁,事实上乌军的防空战果大部分来自近程低空防空火力,占到了总战绩的55%至86%,这表明乌克兰的国土防空体系已经事实上被摧毁。

    在乌军的低空战果中,我们排除了高炮、车载野战防空系统等其他手段的可能战绩,一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取得过战果,二是将所有该类战果全部归功于单兵防空导弹有助于得出进一步切实可信的结论。

    前文已经指出,乌军陆续到货的“毒刺”多达2700枚,乌克兰很有可能是目前全世界除美国外拥有现役“毒刺”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乌军还拥有大量原苏军留下的“针”系列单兵防空导弹,保守估计也有数千枚;此外,德国还宣布援助了2700枚东德遗留的“针”;英国也援助了100枚“星光”……乌军拥有的单兵防空导弹已达万枚左右,而他们所取得的战绩却只有区区18架,其中“毒刺”又能分到几架?

    对了,有额外的一架战果可以确认是“毒刺”所为,3月31日乌军曾派出两批4架米-8“敢死”突入重围之中的马里乌波尔,试图接走一些“关键人物”,其中3架被击落,有一架正是被顿涅茨克民兵利用缴获的“毒刺”击落的。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英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导弹击落了一架俄军米-28武装直升机。

    低空矛与盾

    理论上拥有万枚单兵防空弹并不代表它们都能被有效使用,俄军对第聂伯河以西的利沃夫、日托米尔、文尼察等乌军储藏有大量外援军备的基地实施过多轮猛烈空袭。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的单兵防空弹在仓库中就化为乌有了。其他没有被摧毁的外援导弹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发射机会。事实上用单兵防空导弹攻击敌方战机永远是一项风险极高、难度极大的工作。即便是对经常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来说同样如此。

    机载传感器和火力系统的监视视场、范围,攻击距离都比单兵防空系统简陋的设备强大的多,卡-52K和米-28N等最新款武装直升机在装备毫米波雷达后,更加提高了战场监控能力。同时,从2017年开始,一种名为L370“维捷布斯克”的DIRCM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安装在俄军直升机和攻击机上。该系统可探测上百公里半径内来袭的导弹,并自动向导弹攻击方向发射致盲激光和干扰弹。其采用模块化结构,各类组件可按照需求选装在现有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上。

    目前“维捷布斯克”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L370-1控制单元、L150“粉彩”数字化雷达告警接收器、L370-2紫外告警传感器、L140“响应”激光告警传感器、L370-3S数字化有源干扰机、L370-5红外干扰机、UV-26干扰弹发射器和主动式拖曳诱饵。俄方于高架平台上对米-8实机的全向实弹试验中,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维捷布斯克”系统曾成功干扰了20枚来袭的“针”式导弹。“维捷布斯克”的计算机甚至还能为苏-25SM3提供Kh-58USh反辐射导弹的火控级数据,且未来苏-57隐身战斗机也会装备该系统。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后迫降的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

    面对这样的对手,“毒刺”们若还想取得战绩其实已经非常困难。除了依靠建筑物、山峦、丛林等遮蔽物掩护实施突然、隐蔽攻击外,提前设伏于有利阵位,采用大量单兵防空弹集火攻击目标的战术也是乌军在战场上经常采用的。那架传奇的连躲18枚弹的“短吻鳄”显然就遭遇了这样的攻击。然而有效组织这样的伏击并非易事,且即便组织起来了,也还是很可能被来袭战机先发现先摧毁。

    不过乌军也有战场之外的优势。尽管乌军自己的防空指挥控制体系已被完全瘫痪,但北约却拥有强大的域外战场监控能力。自开战以来,北约每天有3架E-3预警机24小时不间断沿乌克兰西北、西部边境,直至南部海岸线外飞行,同时还有“全球鹰”无人侦察机、RC-135电子侦察机,地面监听站、雷达以及侦察卫星即时收集俄军各类情报,有消息称北约搜集的战术级情报可在2小时内共享至乌军营级指挥机构。单兵导弹如想在被来袭战机发现前先敌开火,是否能提前将观瞄系统和导引头对准敌机来袭方向至关重要,乌军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有了北约情报的支持,乌军的单兵防空导弹就有可能发挥出超过其性能本身的威力。

    可即便如此,“毒刺”们所取得的战果仍然太少了。对于拥有世界前三空中力量的俄军来说,其空地火力也不可能因二三十架飞机的“皮毛”损失而有所削弱,实际上从战争进入第三周到俄国防部宣布俄军进入第二阶段作战后,俄空中力量的覆盖范围与打击强度一直呈升级态势。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毒刺”防空导弹。

    破解“神话”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源远流长的传说。“毒刺”1981年开始在美军服役,以后来经过改进的FIM-92C型为例,其最大射程约4800米,最小射程2000米,有效射高3800米,最大飞行速度2.2马赫。采用被动红外/紫外寻的,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单套系统的筒弹总重为13.3千克。综合来看,该型导弹的性能与世界上其他同类同时代产品相比并无特别突出之处。

    “毒刺”导弹首次参战是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1986年底,该导弹在阿富汗战场首次发射,击落1架苏军米-24。截至1989年苏军撤出前,美国大约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约900至1200枚“毒刺”。1993年美国《防空炮兵年鉴》宣称“毒刺”在阿富汗共发射340枚,击落269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猎杀概率接近80%——“神话”就此诞生。

    然而对于这个数字外界一直普遍持保留态度。苏军方面资料显示,1987至1988年他们损失了35架固定翼飞机和63架直升机,其中1987年损失了52架,而这里面只有14架单兵防空导弹造成的损失。另一第三方信源则指出“毒刺”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1986至1989年)的总战绩为74架,仅为美方公布战果的27.5%。

    俄乌冲突:单兵导弹扭转战局?

    常在低空活动的苏-25攻击机经常遭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但“皮糙肉厚”的苏-25经常能带伤安全返回。

    而“毒刺”对阿富汗整体战局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首先其参战太晚,1986年的阿富汗战争对莫斯科来说早已进入“垃圾时间”,政治局一直在等一个不那么丢面子的机会或借口撤军。“毒刺”最初参战的几个月里的确发挥了一定的战术作用。不过苏军很快就找到了克制办法,包括普遍加装红外告警系统、投放红外干扰弹、高空突防等办法,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毒刺”的猎杀效率。与此同时,针对游击队在苏军机场边设伏攻击起降状态的低速运输机的战术,苏军飞行员降落时也越来越多的采用高空进场后急降的“暴力”操作方式来躲避“毒刺”,效果也不错。

    游击队最后的结论是“毒刺”也许可以迫使苏联直升机和攻击机从更高的高度实施攻击,从而降低苏军战机的攻击精度,但也仅此而已。它并没有比重机枪、防空机炮或RPG等简陋防空武器取得更多战果,甚至在苏军于1989年撤出后,喀布尔政府军仍然能依靠本国有限的空中力量多次挫败游击队攻势,可见,面对更弱对手的“毒刺”还是难以起到限制敌方空军的作用。

    (责任编辑傅鑫、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