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外长会邀请日韩澳新四个亚太国家参加,这引起外界对该军事组织正加速向亚太地区扩张的普遍思考。对于北约亚太化趋势,我们该如何看?
作者|李海东
首先,北约的亚太化是该组织冷战后30余年持续转变进程的必然走向。北约自1991年底成立所谓将“友谊之手”伸向东方的“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以来,始终处于强化与非北约国家制度联系之中,并逐渐形成以北约为主导、其他国家跟随且地理范围遍及诸大洲的制度网络。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洲-大西洋合作理事会、北俄理事会、地中海对话机制、全球伙伴计划等的出台和实践,使北约自身的全球存在感不断巩固。
这些北约制度的“延展”快速而实质性地为北约五轮“扩大”做了铺垫,不仅带来当前欧洲多数国家成为北约成员国以及欧洲传统中立国渐趋倾向加入北约的态势,更导致北约更强力推进与欧洲之外国家制度联结的进程。如果说北约1990年代聚焦主导欧洲总体安全,那么当前和未来则着力于以制度延展和能力加强来深刻影响乃至主导亚太区域正在进行的安全架构建设。
其次,当前“全球北约”与“全球化北约”双进程,基本摆脱了本世纪头十年北约内部关于“向何处去”的密集讨论中呈现的相互排斥局面,而展示出同时推进势头。
这次北约外长会邀请瑞典、芬兰、格鲁吉亚、乌克兰四国全程参加,基本指明了北约接下来的扩员目标。未来北约自身关于欧洲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相关条款,相信会基于形势变化而调整,成员国资格最大限度开放的“全球北约”规划内生动力会增强。
相较之下,聚焦制度延伸的“全球化北约”进程将会得到更强力的推进,而作为其核心构成要素的“北约亚太化”表现将尤其明显。北约这种“双进程”努力成功与否,一个关键衡量标尺就是能否最终削弱或边缘化美国确定的所谓“全球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美国主导了过去30余年北约的关键转变,未来也将如此,其聚焦“印太”的战略必然指导北约加快制度与资源向亚太汇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