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说,投入大量钱财雇用美国的游说团体是台方的惯常做法,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关公司和学术机构开展所谓的“学术交流”活动,然后再发掘并笼络一些能为其所用的人。
民进党当局最近陷入的“外交争议”不止这一桩。同样在1月,台湾高价接收一批被大陆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一事遭岛内民众炮轰。台湾《联合报》评论说,民进党将大陆不收的商品包装成所谓“民主商品”,硬要公营事业机构“吃下”,这会影响其他酒类的销售。另有台湾学者将此事生动地形容为“外交买醉”,痛斥民进党将发展经济的钱用于“金元外交”。
时间再稍往前推一点,去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所罗门群岛骚乱引发全世界关注。当地主流英文报纸《所罗门星报》刊文称,台方暗中鼓励马莱塔省挑战所罗门群岛中央政府,向该省省长提供资金支持,并在当地进行反华宣传,这些成为该国发生骚乱的关键因素。该文直斥台当局制造破坏的行为是“有预谋的、冷血的”。无独有偶,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去年12月一篇题为“台湾必须避免给所罗门群岛火上浇油”的报道揭露了台外事部门此前对所罗门群岛展开的金钱攻势。
“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花巨款、当‘凯子’,在国际上谋‘独’,不是什么新鲜事。”在1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花的都是台湾老百姓的血汗钱,是不折不扣的‘金钱外交’‘凯子外交’,不仅徒增笑柄,更损害台湾民众利益福祉。”
“邦交国”少了,“外交预算”却涨了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屡尝“外交败绩”,然而,台外事部门的地位却未被撼动。《环球时报》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台外事部门2022年的预算为293亿元(新台币,下同)。再往前推,2016年至2021年,该部门的预算依次是224.6亿元、224.5亿元、247.7亿元、246.8亿元、268.3亿元、281.7亿元。也就是说,民进党上台后,台外事预算呈上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