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侯 兵 编译
一、历史溯源多年来对无人机有偏见的人经常指出,它们并不适于全球作战条件下的行动。
对上述观点难以苟同——因为世界无人机运用的经验证明事实恰恰相反。例如,冷战期间北约预计,欧洲爆发战争时,将使用几千架一次性BQM-74无人机“探明”华约集团的防空。无人靶机应查明苏军的雷达,然后计划密集使用“哈姆”反辐射导弹将其摧毁。贝卡谷地战役摧毁叙利亚导弹集群时,以色列的小型侦察无人机塔迪兰“大驯犬”、航空工业公司“侦察兵”,甚至美国老旧的AQM-34“火蜂”在查明、歼灭叙利亚苏式装备地空导弹营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几十年来,北约改进了军用无人机的运用构想、战术。对西方国家而言,无人机的重要价值显而易见。令人遗憾的是,俄军错失了几十年,在“无人机是否适于抗击强敌”的争论中自毁长城。北约的无人机日新月异,越来越适应大规模军事冲突条件下的行动。
苏联驻叙利亚总军事顾问亚什金上将在《我们在叙利亚打过仗,那里不仅有顾问》一文中写道:“敌人建立了打击电子保障集群,其中包括‘侦察兵’(以色列)和‘火蜂’(美国)无人侦察机,在“萨姆-6”地空导弹阵地上空盘旋,直接将电视图像转发给指挥所。获得这一直观信息后,以色列指挥部能够毫无差错地定下决心实施导弹突击。此外,这些无人机施放干扰,锁定叙利亚导弹系统雷达、制导设备的工作频率,而且能够发挥‘诱饵’作用,吸引叙利亚地空导弹的火力,使其无暇攻击战斗机”。
二、分布式自动/响应控制美军和军工部门高度重视无人机。例如,几年前根据美国空军的订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始研制无人机专用指挥系统。这是无人机软件深度升级的大规模项目,基于最不利的作战场景——美国的卫星集群被完全歼灭,甚至在核战争条件下展开后续的战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