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想当“反共堡垒”,但冷战期间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
当然,澳大利亚算盘打得好,但历史就是有它讽刺的一面:美国从越南狼狈撤退,中美建交,开始进入“蜜月期”。这个时候,若一味和中国对着干,会影响美国的反苏大计。此外,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开始进入澳大利亚的视线,那就是经济。早年澳大利亚专心对付日本的时候,两国的贸易往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然而,6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全面发力,出口的产品与美国高度重合。越战期间,为了争夺市场,美国对农产品出口予以大量补贴,导致澳大利亚的出口大幅萎缩。而中澳两国虽然在全方位对峙,但农产品贸易额却不断上涨。在越战最激烈的70年代初,澳洲三分之一的小麦都是卖给中国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猛增。中美蜜月期,让澳大利亚不必二选一,大开与中国贸易往来的方便之门。中澳经济高度互补,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90年代初就与美国并驾齐驱。然而苏联的垮塌,使中美关系大幅降温。澳大利亚要开始二选一了吗?怎么可能,当然是全都要了。经济上赚中国的外汇,安全上给美国交保护费,换算一下,就是赚中国人的钱给美国人交保护费——赢两次。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进出口先后超过美国,并且一骑绝尘,甩得美国连尾灯都看不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了,澳大利亚选择主要敌人时,主要考虑的“黄”、“近”、“强”、“贪”四个字,前两点是天生的,“贪”是个主观认识问题,但“强”却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实。中澳两国的实力差距在飞速扩大,而“9·11”之后美国的视线转向了大中东地区,留给澳大利亚的保护伞单薄了些。此消彼长,澳大利亚人的不安全感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