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从俄反制美抵近侦察看俄美博弈

    2021-12-17 11:10:20 来源:

    作者:骆承志  吴凡  唐东

     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关系持续紧张,美不断加大对俄的抵近侦察,从陆上、空中到海上一直进行,那么美对俄抵近侦察有何特点?俄是如何反制的呢?

    源远流长——俄美抵近侦察历史久远

    从20世纪40年代起,美空军就开始对苏联远东地区展开侦察,其飞机经常在苏联的堪察加、楚科奇和南千岛群岛地区越境侦察,甚至还经常在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舰只和军事基地上空飞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对苏的“抵近侦察”更为频繁。但在20世纪50年代,俄在美抵近侦察得较量中占据下风,到反导系统和高空飞机的研制成功才逐渐改善劣势地位。从“堪培拉”、”RB-57F“、“U-2”到“RC-135”等高空侦察机,美空中力量不断增强。

    至今,美对俄的抵近侦察仍在继续。美军联合北约多次闯入黑海、波罗的海,在俄家门口进行挑衅,极具威慑意义,其对峙焦点也在不断变化,更是从空中、陆地、海上延伸到了水下。在俄美军事对抗的悠长历史中,俄方也积累大量反制手段。

     

    不甘示弱——俄应对美抵近侦察的手段

    从近些年的案例来看,美国和北约国家主要是派出大型侦察机、战略轰炸机等从黑海、乌克兰方向逼近俄罗斯边境地区飞行。面对美国种种抵近活动,俄罗斯态度强硬,毫不退让。针对不同的抵近活动,俄采取多种战术手段给予反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手段:

    电磁打击,给予视野压制

    针对从海上逼近的美军舰,俄军出动具备海上作战能力的战斗机,多次从超低空高速掠过敌军舰,并在其上空盘旋,完成警告行为。在执行此类任务时战斗机往往并不携带武器,却会携带电子干扰装备,一旦发现对方的攻击意图,就立马开启高频率全频段雷达干扰以“致盲”美军舰雷达,直至逼退敌舰。

    早在2014年,,俄军就派出一架苏-24战机,在该驱逐舰上空盘旋。警告未果后,用装备的“希比内”机载电子战系统对美舰展开了电磁干扰与压制,致使“宙斯盾”作战系统瘫痪,最后“唐纳德·库克”号只能“灰头土脸”地撤离。俄《独立报》后来则发布消息称,在俄军战斗轰炸机多次在黑海海域逼近美国“库克”号导弹驱逐舰之后,有27名被吓坏的美国水兵纷纷递交辞职申请,理由是“不想冒生命危险”。

    战术威慑,采取强硬立场

    针对从空中来犯的敌侦察机,俄军则出动具备高机动性、高性能空战能力的战斗机确保在拦截与警告的过程中做出类似“桶滚”这样的高难度专业动作。“桶滚”机动分为进攻性“桶滚”和防御性“桶滚”两大类,在进攻或监视时,这一动作可帮助战机占据有利位置;在防御时,可帮助战机逃脱导弹追踪。从美方来看,当俄战机做出这一动作之后,就意味如果再不离开,就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在2015年4月7日,一架苏27在波罗的海一度抵近到距RC-135U仅6米,作“桶滚”动作。4月23日,RC-135U在日本以北的鄂霍次克海执行侦察任务时,在距俄罗斯海岸约96公里处遭遇一架苏-27,后者“桶滚”穿越RC-135航线,两机相距不到30米内。2016年4月,俄苏-27战机两次在波罗的海国际空域对美空军RC-135战机进行滚筒式拦截,从其左侧桶滚翻到它的上方,然后落到右方,一度接近至仅8米的距离,每次拦截都以RC—135U悻悻离开告终。

     

    苦练内功,增强反制实力

    对于美国持续性的抵近活动和模拟空袭,俄除了短兵相接,还不断苦练“内功”。在高科技领域内俄力争上游,对武器装备进行开发与升级,各种高端武器不断涌现,如“超级航母杀手”Kh-32巡航导弹,“史诗”电子战系统,“锆石”“X-95”“匕首”高超音速导弹,“S-500”防空导弹系统等,而美军没有能力对这些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有效拦截。

    就在今年在哈萨克斯坦的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最新型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对高速弹道目标进行了实弹拦截测试,并成功击中高速弹道目标,拦截半径为600公里,速度可以达到12马赫。对于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进行拦截时,其上限可以达到15马赫。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导弹和战机能够突破S-500的防御。作为目前俄最先进的防空系统,“S-500”所具备超强的战术反导、远程防空以及反卫星能力,极大提高了俄罗斯的非对称以及反制实力。

    针锋相对,以其道还其身

    朱熹在《中庸集注》第十三章说过:“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面对美国和北约的挑衅行为与战略挤压,俄进行了针对性的战略部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战线拉到“场外”,直逼美国“家门口”和“后花园”。如2019年12月中旬俄罗斯海军“维克多·列昂诺夫”号侦察船一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潜艇基地附近进行通信、电子和水声抵近侦察活动。美方高度警惕,除了对其发出警告,还派出“马汉”号驱逐舰跟踪监视。通常来说,都是美国对他国抵近侦察,而俄这次侦察活动实属让美国猝不及防。今年,俄罗斯派遣图-95型战略轰炸机多次到阿拉斯加等空域进行战略巡航以及在美国阿拉斯加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演习,来回应美国与盟友举行的“环太平洋-2020”演习。

    从上述行为中可以看到美俄抵近侦察的博弈主要存在于海空领域,出现这些对抗一来是双方通过互秀“肌肉”展现军事实力,并检验部队作战能力,积累作战经验。二来是双方都需要通过一些侦察行为来试探双方底线,掌握实时情报。三来是双方互相表明自身的政治立场并维护本国利益。因此俄方对于美国和北约等国抵近活动做出的强硬手段,是必要的,也是情理之中的。

    斗而不破——俄美博弈持续存在

    多年来,双方的军事摩擦不断,美俄双方在侦察与反侦察上的博弈只增不减,愈演愈烈。对于双方来说,抵近侦察虽然已是自冷战以来“老掉牙”的游戏,但却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遏制手段,也是获取情报最直接的手段,这也证明俄美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冲突始终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无论双方是出于“大国竞争”,还是出于战略利益考量,这都意味着俄美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斗而不破”的局面还会维持。

    放眼未来,只要矛盾存在,类似“抵近侦察”的动作还将不断上演,程度也会随着美俄双方军事实力的提升愈发激烈,这也必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唯一确定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如果美国始终坚持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美俄双边局势会愈发紧张,世界各国的利益体系和地区和平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责任编辑许朝)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