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猫腻很多。以至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看不下去,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拜登的民主峰会,根本就不民主。
导语则是:被邀请参会的国家,反映的是美国政治,而不是民主价值。
为什么?
按照这篇文章的看法,刚果(金)、伊拉克、安哥拉就不该参加,但它们却得到了美国的邀请;玻利维亚、塞拉利昂就应该参加,但没被邀请。
标准在哪里?
什么民主,其实都是生意,背后则是满满的恶意。
用一位美国网友的话说:即便《经济学人》都承认,拜登的民主峰会,其实跟民主没任何关系,不过是借峰会加剧与中国的冷战。
也难怪《经济学人》最近一期的封面,就是美国的拳击手套:美国为什么而战?
内容我还没看,但估计也是老一套,也不会有太多好话。但美国,到底为什么而战?
拜登你解答一下。
细节四,国际反响整体偏负面。
拜登很不容易搞了一个峰会,国际反响到底怎么样?
当然肯定有吹鼓手,但实事求是地说,整体偏负面。
即便是《纽约时报》,也发推说,拜登操办民主峰会正值艰难时期,而峰会也遭遇激烈批评,因为美国国内就面临民主问题,而且名单里没有俄罗斯和中国……
更有意思的是,是《纽约时报》文章下面的读者留言,相当一部分的都是质疑,有些留言,写得确实很有水平。
比如,一位名叫Howard的北卡读者写道:
鉴于中国人口要多得多,如果中国现在有3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40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20万人死于枪支暴力、1000万人关在监狱里,那么拜登真没有必要主办“民主峰会”。
嗯,有道理,当然,中国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是美国的景象。那美国操办民主峰会的意图,不就是打压没有问题的中国吗?
还有,一位叫Thomas Renner的纽约读者这样写道:
我认为谈论人权和民主很棒,但当大家担心疫情、支付账单、能否获得良好医疗保健、教育或儿童护理时,人们不会听。当一个政党和两个民主党人一心想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大多数美国人想要做的事情时,也很难引起世界的注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拜登自己那么大动静,世界关注度不大。
还有一位叫Usok的休斯顿读者,这样写道:
美国民主需要人民信任自己的政府。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甚至不相信疫苗。无论是选择的“自由”,还是对政府的“信任”,我们的民主都陷入了困境。
有钱有势者的游说,已经影响了我们的选举结果。不公正的选区划分,进一步减少了选民的影响力,扭曲了选举结果。许多人评论说,我们的政府实际上只是一个香蕉共和国,只是以民主的名义。如果我们真想向其他国家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我们需要先自己做得更好,然后再对其他国家做。
不得不说,这还是很清醒的言论,美国,你是香蕉共和国唉,正人先正己吧。
再强调一遍,这些都不是我说的话,都是《纽约时报》读者的话。
其实,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有类似的质疑。美国操办的全球峰会,西方媒体这么多质疑,其实还是很罕见的。
比如,法新社一篇报道的最后,就援引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Bruce Jentleson的话说,这次峰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教授的原话是:
我们这里的问题,比任何其他西方民主国家都要糟糕得多。我们的国会大厦遭到袭击,政变未遂。我们还没有在巴黎、联邦议院或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看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想竞争,我们必须尽力而为,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在国内,而不是让 100 位领导人聚在一起说,“我们喜欢民主。”
不得不说,教授,您也太直白了吧。
细节五,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