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防科工委经过慎重考虑,就购买“幻影”2000问题向张爱萍呈报了《关于引进法国“幻影”飞机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表示不同意引进。这一意见等于否定了空军引进“幻影”2000的计划,那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呢?因为就在当年(1982)1月7日,邓小平同志已经做出指示,“拿出5个亿,搞一个新的、性能好的歼击机”,据此意见中央已经作出了研制新型歼击机的决策,此时正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对未来空军作战需求进行调研,并据此对新型歼击机的性能指标进行研讨。虽然空军更新装备的需求极为迫切,但是中央考虑到引进西方现成战机价格昂贵,对国家财政压力不小,引进相关专利及落地生产不仅代价更高,项目周期同样不短。基于这种考虑,中国最终还是决定下大力气独立自主研制新装备。在国防科工委的报告中,除了明确表示不同意引进“幻影”2000外,还提出了相当重要的两点建议:
一方面,从国内飞机制造业现有基础出发,引进国外部分关键技术,积极改装现役机种和研制歼7III、歼8II等飞机;另一方面,改进现役机种的同时抓紧新歼击机的研制,力争在1993年(大约10年后)左右研制出满足空军90年代作战要求和性能比较先进的新歼击机。
事实证明,中国确实是按照这两条路线走的。部分引进西方技术系统改造现役飞机最终没有彻底走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大部分没最终成果;还是自力更生被最终证明靠得住,由此产生的歼10让中国主战装备真正跨入了三代时代。我们不知道歼10工程到底耗资多少,但个人认为恐怕不是5亿元人民币能够完成的,即便就是5亿,与1981年中国4891亿元的GDP水平相比,已经超过当年GDP的千分之一,这是相当大的资源投入决心。正是这种决心,加上中国科技人员的戮力同心,才让中国有了歼10。歼10最大的意义,不仅是让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主战战机,更让中国航空工业锤炼出一支作风硬朗百折不挠的队伍,重塑了科研创新闯关夺隘的信心,让所有人都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独立自主是根本,外部力量只能是辅助,最终还得把人家的输入融会贯通才能变成自己的内功。从那时起,中国在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变得越发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歼10以及整个十号工程的决策者参与者们都特别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