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充分借鉴现代战争中无人机作战样式,在穿越机上加装触发式引爆装置,做了大量实验,最终实现飞机接触敌人的瞬间引爆雷管,达到精准杀伤的效果。
景在琳的成功实践,得益于无人机操作骨干培训。这里不仅是官兵们集智攻关的“创新工厂”,更成了这个旅无人作战领域的试验田。去年,史晓宇参加上级组织的小型无人机挑战赛,在比赛中一举夺冠,归队后他作为训练尖子被纳入教练员队伍,在集训队中系统培养小型无人机飞行骨干。
第71集团军某旅史晓宇:
刚开始教学时,没有一套规范化的训练大纲,组训难度较大,后来我们加班加点编研教案,最终形成一套2万余字的《小型无人机作战教案库》,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作战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无人机操作骨干的技战术水平也在飞速提升,他们懂技术、精操作、能教学,组建成立了无人机俱乐部,示范带动更多的人才苗子参与其中,共研训练难题解决方案,推动无人化作战效能不断跃升。
第71集团军某旅郑惠文:
无人作战将成为未来智能化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陆军新大纲也在部分专业中加入了便携式无人机操作的训练要求。因此,我们将科学的训练方法融入练兵实践,在训练中探索无人机骨干队伍的培养模式,不断积累无人机压制和反压制经验,用“无人化、智能化”为部队练兵备战赋能增效。
专家解读:无人作战在一定程度改变战争形态
无人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战争形态,无人机在战场上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和战法?
军事评论员魏东旭:
首先,远程精准火力打击体系的构建门槛大幅度降低,以前想要针对数百公里,或者是上千公里之外的目标进行远程精准的火力打击,要么是使用巡航导弹,要么是使用弹道导弹。当然,也可以利用战术飞机和轰炸机去发射空射型的精确制导武器装备,但是现在我们看,这种自杀式的无人机也可以飞数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意味着这种远程火力打击体系,它的研发门槛和使用门槛大幅度降低。
其次,就是这种小型的低成本的无人机会和一线的作战力量进行直接融合,那么步兵拥有了这种小型无人机之后看得更远,甚至也可以利用第一视角的无人机,作为单兵进行这种远距离的精准的火力攻击。无人机的出现让步兵、装甲兵和炮兵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