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就黑海航行安全等问题达成共识
那么,美俄乌三方为什么在“黑海航行安全”上能达成共识?
黑海航行安全协议符合三方利益需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
从三方能够达成临时协议来看,这份协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方的基本诉求。对俄罗斯而言,协议为其粮食和化肥出口争取到国际管制松动的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约占20%的市场份额)和重要粮食出口国。乌克兰方面则亟须通过恢复黑海粮食外运来缓解财政危机。该国小麦出口占全球10%的份额,在战争持续消耗国库、经济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的背景下,粮食通道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强力推动成为协议达成的关键变量,其急于兑现竞选承诺、结束战争的政治意志,迫使俄乌双方不得不权衡拒绝提议可能带来的战略代价。
谈判未触及核心问题实现停火的障碍在哪?
美俄乌三方都谈到了“努力实现持久和平”,但谈判却又并未触及核心问题。实现停火的障碍在哪?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
乌克兰危机的本质是一场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其爆发的根源错综复杂。经过三年多的激烈冲突,各方已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代价,彼此间的战略互信几乎荡然无存,敌对情绪持续升级。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立即停火确实面临巨大困难。
边斗边谈乃至边打边谈恐成常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
当前三方立场存在显著差异,特朗普政府出于兑现竞选承诺和减轻美国负担的考虑,急于推动战争尽快结束;俄罗斯则坚持将停火与乌东领土归属、乌克兰中立地位及解除对俄制裁等核心诉求挂钩;乌克兰方面则希望在做出让步的同时获得西方的安全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双方仍在战场上积极争取主动权,因为军事态势往往直接决定谈判桌上的筹码,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边打边谈”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