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太空终将成战场?小型航天飞机到底能干些什么(6)

    2023-12-18 10:47:29 来源:观察者网

    也正是由于这种现状,美国只能继续坚持这种尽可能增强主战平台性能的策略,追求“决战兵器”,而继续以巨资来开发“下一代决战兵器”。但这种策略的投资回报率往往非常低,因为现在相关领域并未发生革命性技术突破,在这种前提下不断开发“下一代决战兵器”,带来的只能是越来越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效果,也就是7400万美元一发的NGI导弹相比GBI导弹其实也只是稍有提高,以至于只能部署21枚(前一代GBI导弹部署了44枚)。在太平洋西岸的进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如此少量的拦截弹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依然只能用来避免被朝鲜“核讹诈”。

    即使如此,随着朝鲜导弹技术的每次稍稍进步,美国又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去开发下一代拦截弹,但能部署的数量却更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反导系统的存在价值就越来越低了,美国的战略困境也就更大了。

    相比之下,由于总体架构更加先进,东方的反导系统却因为架构更加先进,方便升级,虽然在传感器网络和指挥控制中心升级方面也要花费巨资,但拦截弹只需在现有空天拦截弹基础上做一些相对较小的升级,就可以应付印度、日本、韩国乃至美国的导弹系统的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拦截弹本身的价格并没有飞跃性提高,因此部署数量可以稳步提升,防御能力也可以稳步提升。虽然一样无法在全面核摊牌的时候发挥太大作用,但在拦截常规导弹或者少量核冒险的时候,完全可以与美国人价格高得飞出天际的导弹具备至少同等的能力。

    而且这种“传感器云”概念也不仅仅可以用来反导,在常规战争中应对空中目标,包括隐身目标的时候也同样具备巨大的价值,因此成本回报率远远高于美国人的各种KV。

    应该说,过去二十年来中美在搞军事力量建设的时候嘴上都在说“系统的力量”,“系统的系统”、“一加一大于二”,但最后怎么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除了后发优势外,或许在总结美国人的问题时,“这都是体制问题啊”,这句话大概还真是没有错。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