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面拥有相对比较全面的无人机体系,拥有“前哨”R和“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还有“副翼”系列、“石榴”和“海雕-10”等战术无人侦察机,后期还装备了“天竺葵”系列远程自杀式无人机。此外,俄罗斯在冲突中还试验性使用S-70“猎人”隐身无人机,但该无人机在作战中“出现问题”,俄军不得不主动将其击落。为了满足小分队和火炮校射的需求,后期俄军从市面上采购了大量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用于侦察、校射和对地攻击。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基本没有装备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加上被西方制裁的原因,即使到现在,俄罗斯装备的“前哨”R和“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数量非常少,对战局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俄军大量装备的轻型和微型无人机虽在性能上无法与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相比,但可凭借其种类数量优势,可完成侦察监视、目标指引和作战评估等多种任务。俄军装备的“海雕-10”“副翼-3”等无人机装备数量最多、性价比最高,主要部署在作战一线,在25公里-120公里范围内构建空中无人侦察网络,是俄军炮兵作战的关键装备之一。
俄罗斯大批量生产“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
进入到2023年,俄乌双方开始大量使用改装过后的消费级无人机(包括FPV自杀式无人机),这些多旋翼消费级无人机(主要是四旋翼)普遍航程在8公里左右,若结合中继无人机,控制距离可达到15公里左右。在进入阵地战和消耗战阶段,这些消费级无人机大大提升了班一级作战分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对地打击能力,以往即使一些便携式小型无人侦察机一般也只装备到连一级,而如今班一级甚至单兵都可以拥有无人机,这些消费级无人机可执行侦察、监视和评估等作战,挂载手榴弹等小型弹药的无人机则可成为“迷你轰炸机”,在掩体或堑壕中即可以攻击敌人。随着FPV无人机的大量运用,现在的俄乌战场前线的战斗形式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自杀式无人机如同战场上的子弹,经常用于攻击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