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NO)凯尔索(Frank B Kelso II)下令展开的驱逐舰改型研究(Destroyer Variant,DDV)计划,以伯克级的基本技术为基础,发展后续的驱逐舰。DDV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并且将成本控制在能够生产足够数量的范围内。DDV计划最终选定一种的规格比伯克级FlightⅡ稍大,拥有直升机库与96管VLS,但由于维持原本伯克级的长船楼构型、舰尾直升机甲板低了一阶,因此造价可以接受,最具有成本效益。排定在1994预算年度建造的伯克级第29号舰奥斯卡·奥斯汀号(USS Oscar Austin DDG-79),便成为第一艘伯克Flight 2A。
伯克Flight 2A虽以DDV为基础,但在细节设计时仍引进若干变更。首先,伯克Flight 2A延续了DDV配置舰尾机库的概念,但将二号烟囱与机库结构之间的缝隙取消,使机库直接与烟囱结构末端连接在一起,如此能进一步扩大上层结构容积;而原本设在机库与二号烟囱之间的鱼叉导弹被取消。其次,原本DDV的近程防空完全改用ESSM舰空导弹,故取消了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及其安装基座;然而实际上,由于ESSM的研发进度赶不上,故伯克Flight 2A保留了舰桥前方与机库结构上方(靠近照射雷达处)的密集阵基座(DDG-79~84仍装有密集阵武器系统)。
由于后方增设机库,伯克Flight 2A朝后的两部SPY-1D相控阵雷达抬高约2.4m,以弥补机库对下方搜索角度造成的影响;为了配合天线升高,舰上SPY-1D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机与天线也分开于上、下两层甲板,中间通过曲折的导波管传递射频能量,而这种新开发出来的分置方式也被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使用。伯克Flight 2A的满载排水量由Flight 2的9030吨增至9300吨左右,并增加了包含4名军官与14名士官的直升机组员,使总编制人数达到380人。为了因应增设机库后而占用的舰面甲板空间,伯克Flight 2A的舰体垂线间长度(LBP)比先前伯克Flight 1/2增加约1.524米,使直升机甲板面积维持与伯克Flight 1/2相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