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大部分已经进入了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苏制坦克。
中越战争时,解放军仍大量装备第一代的59式坦克,在战时59式主战坦克暴露出了大量问题,中国坦克发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解放军研制并装备的第二代主战坦克80式、85式采用了西方坦克的技术,与解放军长期使用苏式装备不同,整体性能接近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水平。然而仍然存在着防护,动力,电子系统上的巨大差距。但由于定型时间晚,那时前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装备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战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战坦克仅少量装备部队。
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步伐,中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而对于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设计还是苏式传统风格,内部产生了讨论。由于中国已经获得了苏联T-72主战坦克的技术,辅以某些西方更先进的坦克技术(比如来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术),决定以苏式设计为基础开始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1989年开始研发,项目工程代号WZ-123。
建造过程
1989年春,解放军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署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第一阶段研发合约。在1990年初,位于内蒙古包头的617厂推出首辆WZ-123第三代坦克初期原型车,随即展开工程定型测试。经过充分验证后,第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在1991年将第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多项增加到70多项,整个研发目标遂日益明确。
1992年,617厂进一步推出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1993年,相关研发部门召开“第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三步指标专案”技术研讨会,决定将炮塔正面装甲防护能力从二步指标的600毫米RHA增至700毫米,以适应未来日益严苛的战场考验。
1994年,解放军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举行两次“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在1994年8月,两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于南方测试场地进行湿热环境适应性验证,测试中两辆原型车完成16个测试项目,总共行驶了3800公里,并发射大量各型炮弹;随后在9月,两辆原型车运至北京槐树岭地区进行可靠性与渡河测试。在1995至1996年,3辆原型车于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寒带地区操作测试。
1996年初,兵种部第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同年5月,617厂展开第三代坦克正式原型车的总装工作;同年12月3日,研发单位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地将第三代坦克研发计划移交给军方实验部队。至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