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为了后来居上,不惜放弃已经首飞的原型机,重起炉灶,推出了著名的苏-27战斗机,在气动技术上压倒了美国的F-15战斗机。但航空技术没有停顿,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又开始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以取代当时的米格-29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当时的发展计划衍生出了苏-47战斗机和米格1.44战斗机两种型号。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发绰号“猛禽”的F-22战斗机,率先开始进入隐身时代,再次拉开了航空技术的差距。此时,由于苏联解体,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无力独自承担新型战斗机极其高昂的研制费用,研制一度停滞。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除了开始正式服役F-22战斗机外,又开始研发F-35战斗机,F-22和F-35所代表的冷战时期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和网络战能力代表了空战的新境界,俄罗斯空军再次面临来自西方的沉重压力。
21世纪以来,俄罗斯空军提出了未来航空兵五大计划并开始重新进行新型战斗机的招标工作,这五大计划分别是未来远程航空系统(PAK DA),未来运输航空系统(PAK TA),未来截击航空系统(PAK DP),未来强击航空系统(胡蜂 EP)和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 FA,又称未来前线战斗机系统)。2000年,俄罗斯和印度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开始进行接触,时任苏霍伊公司领导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诺,俄方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的性能将与美国的F-22相当,鉴于印度也想从俄方那里获得制造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因此两国很快便在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
建造历程
2002年,俄罗斯空军委托苏霍伊设计局主导“PAK FA”计划的发展,代号为“I-21”,其中有一个较小版本用于俄罗斯海军航空部队,即“PAK KA-未来舰载航空系统”,印度也加入其中并“负责”开发双座型。在“I-21”的研制中,苏霍伊设计局融合了苏-47和米格1.44战斗机的技术,制造出了T-50战斗机,T是三角翼的意思(前掠翼或者后掠翼的内部代号则为S)。T-50即为苏霍伊设计局竞标俄罗斯国防部第五代战机项目的原型机,苏霍伊设计局在竞标中击败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集团取胜,俄罗斯的发动机制造商“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NPO Saturn)则被选择为T-50提供发动机。2007年4月24日,“土星(Saturn)”科研生产联合体首次对外透露了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可能的布局图片。T-50原型机原计划2008首次试飞,这是之前印度提出与俄罗斯合制的时间,但由于引擎研发及其他技术问题,试飞时间延期为2009年8月。之后在2009年5月时,因为国防部资金短缺及合约到期,负责发动机制造的“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暂停研发,试飞再次延期。后来根据新型战斗机的试验大纲,自2009年12月22日起,T-50全尺寸试验机将在跑道上进行高速行驶,以便对地面上的不同结构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