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5日,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双方签订FC-1/JF-17战斗机在巴基斯坦合作生产主合同和技术改造生产线合同。
2004年7月FC-1飞机计划正式命名,中方称之为FC-1/“枭龙”战斗机,巴方则称之为JF-17(“联合战斗机”)/“雷电”战斗机。
2006年4月28日,配备全状态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的FC-1“枭龙”04架原型机首飞成功,比原定进度推迟了一年多。“枭龙”04架原型机对飞机的整个飞行状态、航电系统、控制系统和武器攻击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并通过考核。这表明枭龙战机已经具备了可以批量生产的能力。FC-1“枭龙”04号原型机在01、03架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以满足更新更高的作战需求。04号原型机采用了大边条、“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进气道、“玻璃座舱”(座舱综合显示设备)和垂尾电子舱。
FC-1战斗机的航空电子系统采用的是西方国家的产品,投标竞争者曾包括法国、英国的公司。雷达的竞争型号包括意大利、法国公司。在2002年初的新加坡航展中,巴方选中的意大利FIAR Grifo S-7机载雷达公开展出(巴方的歼-7型战斗机装备同一公司生产的雷达)。Grifo S-7共有超过25种工作模式,其中包括空对空和空对地模式。
中国向外国出口FC-1战斗机配装俄罗斯RD-93发动机,对此中俄之间曾发生争议,经过谈判最后2007年4月,俄罗斯同中国达成了协议,同意中国采用俄制RD-93发动机的FC-1战斗机向第三国出口。
FC-1原计划在中国进行小批量生产,首批12架飞机交付巴基斯坦空军,作进一步的飞行测试,并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进行适应性训练。2006年3月,中巴“枭龙”项目首席主管、巴基斯坦空军拉提夫少将正式对媒体宣布,首批中巴联合研制的FC-1战机将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巴基斯坦空军订购总数量约150架。
2007年1月,第一批FC-1战斗机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