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些年来,两栖攻击舰(或者叫直升机航母)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在中国周围,北边的韩国已经建造了“独岛”号和“马罗岛”号(尚未服役)两艘两栖攻击舰,未来甚至还有更宏大的目标。日本更是拥有“日向”和“出云”两型共四艘直升机航母,而且已经向美国订购了42架F-35B,将其改造成真正轻型航母的想法昭然若揭。再加上澳大利亚的两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远道而来的法国“雷电”号两栖攻击舰、美国长期驻扎在日本的“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中国周围的两栖攻击舰数量居然达到了十艘之多。
▲日本“出云”号起飞F-35B想象图
两栖攻击舰早期是主要是搭载直升机进行地平线登陆,服务于两栖作战。但随着英国鹞式战斗机横空出世,并能够搭载于两栖攻击舰上之后,其航空属性开始被许多国家看重,毕竟一艘航母的建造、使用的费用实在太高昂,完全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承受的。而比航母造价低得多,搭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也能达到航母一定战斗力的两栖攻击舰对某些国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在美国新一代的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出现之后。
▲英国鹞式战斗机是这一切的起源
日本最新的两艘“出云”级满载排水量27000吨,舰长248米,硬件上具备改造后搭载F-35B的条件,而且两舰的服役日期分别是2015年和2017年,舰龄很短,还能使用数十年,改造之后的收益也很大,问题就在于搭载F-35B后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无论是航母,还是搭载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其核心战斗力都来自于固定翼舰载机,而相比于陆基战斗机,舰载机的降落冲击更大,机身必须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固,而且为了减小在甲板上和机库里占用的面积过大,机翼必须进行折叠,再加上必要的防盐、防腐蚀措施,其空重是高于陆基战斗机的。由于在短距起飞状态下,其起飞重量本身就存在限制,否则无法获得足够的升力起飞,因此固定翼舰载机的载弹量、载油量必然遭到压缩,而载弹量和载油量就是战斗机的战斗力,战斗力不足的武器是没有意义的武器。
▲F-35B和F-35C的航程差距很明显
更何况,一艘“出云”级改造之后搭载F-35B的数量不会超过20架,扣掉必须的舰队防空数量和维护数量,真正能够出动的恐怕只有个位数,即使不考虑出动率和周转率,其战斗力也不容乐观。对于日本来说,“出云”级的改造更大的目的在于政治上的突破和对固定翼舰载机的尝试,毕竟日本自从二战结束以后就没有使用固定翼舰载机的经验,“出云”的改造更多的是日本为未来更大规模舰载机打下基础。
相比之下,同样在日本港口的“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定位就更加清晰,在美国海军拥有11艘大甲板航母的情况下,其搭载的F-35B不需要负责防空重任,主要执行对地支援任务,挂载空空导弹也只是保证一定的自卫能力,即使美国有将两栖攻击舰向两栖打击群演化的迹象,但也只是在低烈度冲突之中,在高烈度战争中缺乏实际意义。
▲“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
如果说美国和日本是主要运用两栖攻击舰的航空属性以满足自身战略需求的话,韩国、法国的两栖攻击舰就是彻底发挥其多用途属性满足需求。两个国家的两栖攻击舰身板都比较小,法国“雷电”号排水量21000吨,韩国“独岛”号更是只有19000吨,双方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较高比例的民用规格来降低造价,在各自军中的定位也都是集舰队指挥、直升机搭载、两栖登陆甚至参与国际事务于一身的多用途平台,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都没有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打算。
至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则居于美日、韩法之间,由于其原型是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理论上具备搭载鹞式战斗机或者F-35B的能力(需要改造),建造的标准也很高,其造价高出韩国“独岛”号和法国“西北风”号一大截,其实是隐藏澳大利亚海军进军远海的勃勃雄心,但目前不具备真正改造以搭载F-35B的条件,实际上作为两栖攻击舰、直升机航母、指挥平台使用。
▲F-35B也不是谁都能用的
早年鹞式战斗机兴起的时代,还有像泰国这样的憨憨一头扎进去,以为鹞式战斗机和轻型航母的搭配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航母梦,买到手里才发现真的都是坑。鹞式战斗机在马岛战争中的战绩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况且其舰队防空任务完成的一塌糊涂。真正使用鹞式战斗机的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从没有拿它和陆基战斗机硬碰硬的想法。即使到了F-35B时代,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的战斗力也没有出现本质上的改变,毕竟只有搭载足够性能、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出动率和周转率也要达到一定高度的“航母”,才具备真正的战斗力。否则,装饰品就是装饰品,真到动起手来,一碰就碎了。
▲泰国“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下)
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各自拥有的两栖攻击舰数量、规格、使用方式都各有特点,都是依照自身的国情,从各自的战略需求出发,或突出航空能力,或突出多用途能力,而两栖攻击舰都能满足,这才是两栖攻击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