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观察者网援引彭博社消息称,印度海军已经开始考虑建造第三艘航母,以“对抗中国海军”。在福建舰即将开始海试的现在,这则消息多少有点滑稽的味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海军确实在航母领域投入了很多资源,甚至还开始涉足电磁弹射器,总体节奏与中国相似,很有一种“中国行我也行”的风范。
▲印度航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印度航母的发展历史很长,但真正接触现代航母还要从90年代,购入俄罗斯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算起。当时印度海军雄心勃勃,在委托俄罗斯改造“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同时,还开启了国产航母的建造,试图率先在亚洲组建起双航母战斗群。为此,印度海军斥资3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技术改进的费用),从俄罗斯采购了40余架米格-29K舰载机。原本两艘航母预计都搭载米格-29K,但科钦造船厂的进度一拖再拖,等到“维克兰特”号在2022年服役,这批米格-29K已经用了10多年。再加上这几年因事故损失不少,米格-29K机群的性能、数量,均无法支持两艘航母的使用。因此,现在印度海军虽然装备了两艘航母,但第二艘尚未搭载舰载机,并且未来将会出现两艘航母舰载机型号不同,无法互通的情况。
▲米格-29K只会搭载在一艘印度航母上
饱受期待的双航母编队,最终沦落到这个情况,印度海军难以接受。问题的根源则出自“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和米格-29K缺乏改进潜力的现实,这才是印度海军决心再建造一艘“维克兰特”号的原因,所谓“对抗中国海军”的宣传,不过是掩饰而已。而印度海军之所以如此大胆地提出三航母发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看到了中国海军航母道路的成功。以引入苏联航母为起点,然后进行国产仿制,建立起初步航母制造工业,最后以其为基础,推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航母产业集群,这是中国海军已经完成的伟业。而印度海军同样走过了前两步,苏联海军建造的三型共8艘航母,除1艘留在俄罗斯,1艘在韩国拆解外,中印刚好各分3艘,“维克兰特”号也有明显模仿“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痕迹。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加入印度海军后更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
因此,从印度海军的角度来看,自己现在只是重复中国海军证明过的正确道路,甚至技术难度还因为吨位下降而降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中国航母发展看起来如砍瓜切菜一般简单,背后是中国军事工业非同一般地努力,而印度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举个例子,在本世纪初发展航母时,中印都曾遇到缺乏舰载机的问题,并且还都从俄罗斯获得了解决办法。最终,印度选择了纯粹的俄罗斯制造——米格-29K,后期则企图通过发展“光辉”舰载型予以解决。然而,“维克兰特”号难产破坏了舰载机的服役节奏,这才有“维克兰特”号入役后,米格-29K落后不堪大用的情况。而“光辉”舰载型虽然完成了起降试验,但其过低的性能并没有实际装备意义,印度海军最终只得再次采购法制“阵风-M”,等于重新组建一套舰载机运作体系。
▲“阵风-M”性能不错,但与米格-29K格格不入
这不仅仅是两艘航母舰载机不兼容的问题,前面为米格-29K付出的巨大代价,等于大部分都浪费掉了,必须推倒重来才能适应“阵风-M”。印度空军就素来以战机型号众多著称,如今印度海军也有学有样,可谓是上行下效,相映成彰。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则婉拒了俄罗斯苏-33,走上了独立发展歼-15的道路。这款重型舰载机不仅性能出色,潜力超群,而且完全由国内自主发展,在早期滑跃型之外,舰载电子战型和弹射型也随着海军需要改变而问世。这种一脉相承的技术发展体系,是印度海军无法做到的。相比于后者的拿来主义,中国海军独立自主的技术道路,不仅仅是一个完全国产的名义,更主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研发、制造体系中的所有过程,能按照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替换和升级,做到继承有序。
▲不断升级的歼-15是国内舰载机部队的支柱
印度规划中的第三艘航母,预计要搭载法制“阵风-M”,和前一艘航母形成一致,这与当初“维克兰特”号的规划高度相似。而既然“维克兰特”号最终都放弃了原定的米格-29K,那么印度第三艘航母极有可能在拖拉之下,也放弃“阵风-M”,实现三艘航母搭载三款舰载机的“伟业”。至于说印度海军计划在完成两艘滑跃航母后,效仿中国节奏开启电磁弹射航母的建造,在这种节节损失的发展节奏下,无疑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