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未发,火力分队“不战而胜”
——探寻第71集团军某旅演训场上的变化
盖潇帅 绘
雨后清晨,一片平静湖面倒映着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战车。第71集团军某旅一场红蓝实兵对抗演练正紧锣密鼓展开。
抵达阵地、勘察环境、展开装备……率领官兵迅速完成火力射击前的准备工作,红方火力分队指挥员、某营营长王超,静待重创蓝方的时机到来。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火力打击命令迟迟未到,取而代之的是红方胜利以及回营复盘的通知。
“啥情况?我们一炮未发、一兵未进,怎么就胜利了?”返回途中,王超百思不得其解:以往组织演训,大多需要火力分队对“敌”实施火力覆盖,使其丧失打击能力。毫不夸张地说,火力分队可谓制胜的关键,是演训场上的“绝对主角”。而今 “主角”还没发挥作用,怎么就获胜了?
复盘讲评前,大家对这场出人意料的胜利议论纷纷。随着红方电子对抗分队指挥员、某营营长黄竹龙的讲述,众人心中的问号渐渐被拉直。
视角转换至无形的电子对抗战场。战斗刚一打响,蓝方迅即展开猛烈攻势,企图通过强力电磁压制致使红方通信链路瘫痪。然而,因为求胜心切,蓝方的意图很快被黄竹龙察觉,他抓住时机,带领电子对抗分队顺藤摸瓜实施反制。分队各要素灵活组合、紧密协同,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一举击溃蓝方指挥中枢,让战局早早失去悬念,红方“不战而胜”。
“中军帐”内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认为,这次胜利只是巧合,按照过往经验,电子对抗更多时候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决胜战场还是要靠火力比拼;也有人感慨,不费一兵一卒就打赢一仗,让大家看到了更多胜利的可能,不能总喊着信息制胜的口号,实际依旧停留在火力主导的陈旧战法……众说纷纭之际,该旅领导带领官兵一同思考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和此次演练的意图导向:“未来作战是体系的抗击,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场胜利的背后,是该旅近年来不断加强电子对抗、无人侦察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取得的成果。在以往演训中,这些要素担负任务简单,大多作为配角登场;而今,他们的分量越来越重,嵌入作战各阶段、全过程,为体系练兵创造更多制胜优势。
结合这次经历,该旅趁热打铁,引导官兵突破传统思维,纠正不合时宜的训练偏差,进一步拉近与未来信息化战场的距离。
复盘结束已是深夜,方舱内仍然灯火通明。看着白天在对抗中收集的数据,黄竹龙眉头紧皱。他知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场演练的胜利并不代表战场上一定能打胜仗,必须明白自己赢在哪里,对手又输在何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好好总结,力争打一仗、进一步……
又一场对抗演练如期展开。这一次,黄竹龙带领电子对抗分队与王超的火力分队通力配合,成功破解蓝方复杂电磁环境,打得对方节节败退。
“立足无形空间透视有形战场,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走下演训场,王超征尘未洗,便与其他分队指挥员聚在一起研讨,他又有了新的思考。
战场上,没有不变的主角
随着作战形式日趋多样,现代战争纵贯陆、海、空、天、电、网、认知等多个疆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战争形态在演进、作战模式在转型,一次战斗中可能有主攻、助攻之分,但置于整个体系里,则难言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如果一味陷在过往的旧战法、老套路,用机械化战争的思维模式去打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无异于削足适履。
面对战争制胜机理和打赢能力标准的深刻变化,我们应转变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及时根据战场变化灵活使用兵力、排兵布阵,充分释放更多制胜的“活力因子”,合力击溃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