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遇到的是‘充电’问题,我们遇到的也是‘充电’问题。”刘轶宁说,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智能设备一定会成为战场精准高效保障的关键力量。
一批智能化设备嵌入“战场”,融入保障链路
去年冬天,该中心某保障旅在某山区组织各保障要素实战化训练。
一天下午,接到“寒潮预警”,该旅保障组立即查看未来几天驻训地区的天气预报和官兵御寒装备携带情况。结果发现,当天晚上到随后两天,不仅气温骤降,而且普降大雪。
当时,从温区跨区参加驻训的几支分队官兵缺少寒区被装。该旅领导临时决定:将补充紧急御寒被装任务,当作“实战保障”训练课目来完成。
该旅助理员曹赫负责指导物资支援营完成此次任务。当被服支援保障队装载完御寒被服后,曹赫叮嘱他们将多旋翼无人机带上。后来,天上下起了“冻雨”,车辆上山困难。他们搬出无人机,分批把御寒被装精准投送到执勤岗位。
这次“战场投送最后一公里”的实践,增加了该中心各保障要素官兵运用智能设备的信心。随后,一批智能化设备嵌入“战场”,融入保障链路。
前不久,在某综合战术训练场,一场实兵实弹射击联合演练正在进行。突然,一枚炮弹打出来之后迟迟没有爆炸,对后续实兵演练的官兵造成威胁。现场指挥员命令:立即排除哑弹。
该中心某排爆小分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操纵无人机前出侦察,发现那枚哑弹已扎进土里,地面只露出大约30厘米长的弹体,如果人工挖掘排除这枚哑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正当大家为排爆员担心时,只见排爆小分队直接开过来一辆弹药应急排险车。在操作员的操纵下,一台履带式排爆机器人从车内直接“奔赴”那枚哑弹。
据了解,这台排爆机器人由该中心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大队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制,可以代替排爆人员对爆炸装置或武器实施侦察、转移、拆解和销毁。
不一会儿,排爆机器人就赶到了哑弹旁边。只见操作员遥控指挥机器人将那枚哑弹夹住,用力将其从泥土中拔出,转移到一处安全地域,然后将其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