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技术出口松绑有何玄机 战略博弈新局!2025年7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三道行政命令,推出《AI行动计划》,明确表示绝不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美国。这份长达23页、包含90项建议的计划,直接推翻了拜登时代的政策框架,试图通过放宽环保审批、扩大技术出口、打击“政治偏见”等措施重夺AI主导权。
同场活动中,副总统万斯突然公开反对,直言如果美国因自我设限被中国反超,责任全在美方政策失误。这位曾将铁锈带衰败归咎于中国的政客,为何突然调转枪口?
特朗普签署的第一道命令针对电力饥荒问题,数据中心作为AI的核心,耗电量占全美用电量的2.3%,而2025年上半年需求达到20年来的峰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朗普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增设豁免条款,允许数据中心跳过环保评估,并简化《清洁水法》许可流程,甚至开放联邦土地用于建设。但代价也很明显,多个州重启燃煤电厂,环保目标被迫让步。内政部长伯古姆在政策晚宴上承认,没有廉价能源,AI领先就是空谈。
第二道命令涉及技术出口政策,此前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策略被彻底抛弃。新命令要求向盟友输出“全栈AI方案”,包括英伟达芯片、OpenAI模型和技术标准全套打包。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对华芯片管制松动,美国政府批准英伟达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表面看是商业妥协,实则希望通过出口中端芯片既赚取利润,又延缓中国自主芯片研发。然而,万斯在峰会上尖锐指出这种做法的矛盾之处:封锁时逼出中国寒武纪芯片,开放又助长对手实力,美国似乎陷入死循环。
第三道命令引发争议,针对所谓“意识形态偏见”的禁令。特朗普怒斥谷歌Gemini模型“灌输马克思主义”,要求联邦采购清除DEI框架影响。实际操作中,白宫要求各州放弃独立AI监管权,对监管严格的州暂停联邦AI拨款。此举立即引发反弹,斯坦福AI伦理研究员陈莉指出,统一标准名为提高效率,实为权力集中,当联邦认定“政治中立”时,偏见反而被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