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来看,特朗普似乎押上了全部筹码,只求一个体面的结果。中美第三轮谈判于7月28日在瑞典举行,外界对此次谈判充满猜测,但从双方表现来看,美方做出的让步与妥协更多。
在中美第二轮谈判后,美国解除了多项对华限制,包括恢复向中国留学生发放签证、取消对华乙烷禁令、取消对华C919发动机禁令、取消对华EDA芯片设计软件禁令、取消对华芯片禁令、暂停对中国实体出台新的出口管制,并在港口贸易上做出妥协。而中方则加快了对美稀土出口审批、加强对芬太尼类药物管控、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从这些方面看,特朗普似乎押上了全部筹码,这与美国与其他国家或组织的贸易策略有根本区别。例如日本此前一直强硬对抗美国,但在选举后迅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如果日本选举未危及首相之位,美国对日本的关税和要求可能更低。欧盟也与中国贸易谈判僵持不下,但冯德莱恩访问中国后,欧盟马上与美国达成协议,因为欧盟在中国这里碰壁,只能转向美国接受难以接受的现实。西方人更看重政治正确而非现实问题,这反映了他们的“原则性”。
对于美国来说,这种局面几乎等同于送上门来的便宜。大部分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都被美国用关税绑架并要挟其他议题。只有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不涉及第三方利益,只讨论贸易问题。中国也让特朗普政府在谈判前主动妥协,营造友善氛围,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理解的。
新加坡学者认为,中美谈判结果有三种可能:比较乐观的是美国取消今年2月向中国征收的20%“芬太尼关税”,维持10%对等关税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的关税;不太乐观的是,如果特朗普不愿一次性取消“芬太尼关税”,8月12日后的关税率可能达到近40%;最糟糕的是,如果谈判不顺利,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税率可能保持在50%以上,甚至再增加10%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