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最新研发的高能激光防空系统OW5-A50正式亮相,集成于8×8重型轮式底盘,具备全自主供能能力,实现了“即开即打”的作战效能,标志着中国定向能武器进入战术实用化阶段。该系统主要针对低空、低速、小型空中目标,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无人机与巡飞弹。OW5系列已形成完整谱系,包括A10、A30和此次亮相的A50三型,其中A50功率高达50千瓦。
OW5-A50能在数秒内完成对目标的稳定照射,高能激光束精准聚焦于无人机关键部位,通过瞬间产生的高温烧蚀效应,导致目标失控、空中爆炸或直接坠毁。与传统防空导弹相比,激光武器具有光速打击、毫米级精度、强隐蔽性以及极低的打击成本,被誉为颠覆性的防御手段。
中国在战术激光武器领域的积累深厚。2022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推出的“寂静狩猎者”系统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并经历了实战检验,在一次针对非国家行为体发动的群体无人机袭击中成功击落至少13架目标。电科集团另一产品“天盾激光防空系统”展示了更完善的作战流程,集探测、识别、锁定与打击功能于一体,在国际防务展上曾达成拦截21架无人机且命中率100%的表现。从“寂静狩猎者”的实战建功,到“天盾”的系统化展示,再到如今北方工业OW5-A50的列装亮相,中国已构建起覆盖不同功率层级、适应多样化作战平台需求的完整战术激光武器家族,兼具对外出口与自主部署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加速了对伊朗“沙赫德”系列自杀式无人机的仿制与本土化进程,展出了一款代号“卢卡斯”的新型无人机。该机采用与沙赫德-136高度相似的三角翼气动布局,强调长航时与自杀攻击能力。这类无人机具备低速飞行、红外热信号微弱、飞行高度低、结构材质脆弱等特征,完美契合了中国OW5系列、“寂静狩猎者”、“天盾”等激光武器系统预设的主要打击对象。
激光武器被视为此类无人机的“天敌”,其独特的毁伤机制与目标的脆弱性形成了绝佳匹配。激光武器将高能光束持续聚焦于极小面积,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使依赖轻质材料、缺乏有效防护的无人机关键部位如飞控、动力系统在数秒内被熔毁失效。更重要的是,激光武器单次拦截的成本仅为几元人民币电费,而传统防空导弹则动辄耗费数万乃至数十万美元。在面对大规模、集群化、试图以数量实施饱和攻击的低成本无人机时,激光武器提供了“低成本高效拦截”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防空的交战经济学,为防御方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激光墙”。美军大力发展此类无人机,无形中为验证中国激光武器的实战效能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试验场。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